1月1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莫華生做客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委員會客廳》。[詳細]
1月1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楊志光做客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委員會客廳》。 [詳細]
1月1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吳建生做客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委員會客廳》。[詳細]
1月1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韋英才做客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委員會客廳》。[詳細]
1月1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王予嘉做客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委員會客廳》。[詳細]
1月1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劉永賢做客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委員會客廳》。[詳細]
?1月1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劉世偉做客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委員會客廳》。[詳細]
1月1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常委黃忠官做客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委員會客廳》。 [詳細]
建設面向東盟的國際郵政快遞樞紐,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體系。借平陸運河建設契機,在全國率先打造綠色江鐵海航運示范區。
詳情>>完善創新保障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實施“嵌入式”融合、“強鏈式”融合、“延伸式”融合。
詳情>>1月1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政府駐京辦黨組書記、主任黃琛圍繞“用好‘駐京’杠桿 服務廣西高質量發展”等話題,接受人民政協網記者專訪。
詳情>>1月1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北部灣銀行行長楊育智圍繞“引金入桂”等話題,接受人民政協網記者專訪。
1月1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光隆科技集團董事長彭暉圍繞“廣西新興產業發展”等話題,接受人民政協網記者專訪。
1月1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天龍泉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銀書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話題,接受人民政協網記者專訪。
“成功的商業文旅,一半是文化,一半是商業。”1月1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香港廣西社團總會副會長王祖藍在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接受采訪時向記者表示,“如何把桂港文旅與商業相關產業間搭建一個橋梁,更好地促進多方產業發展,是我履職的一個重要方向。”
“三年中,在各個單位的支持下,廣西‘壯族三月三’和《新民歌大會》‘走進香港’活動已經成為廣西在香港的特色品牌,得到了很好的宣傳成果。”1月1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香港廣西總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胡玉貞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接受采訪時向記者說道。廣西與香港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習俗相同,互為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市場。“這些活動的舉辦,讓…
1月1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執行主席孫燕華圍繞“桂港文化藝術交流”等話題,接受人民政協網記者專訪。
1月1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自治區政協常委、廣西萬升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萬傳圍繞“助力廣西實體經濟發展”等話題,接受人民政協網記者專訪。
1月1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王樂茵圍繞“提高廣西職業教育對外合作水平”等話題,接受人民政協網記者專訪。
1月1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香港廣西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陳文鉅圍繞“打響廣西文旅品牌”等話題,接受人民政協網記者專訪。
1月1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賀州市工商聯主席賴芳圍繞“為民營企業紓困解難”等話題,接受人民政協網記者專訪。
1月24日至2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分別于上午舉行兩場“委員議事”活動,12位政協委員圍繞熱點話題接受記者提問,暢談履職感受。
1月2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寧參加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九三學社、科協、科技界一組、教育界一組聯組討論,與政協委員們進行深入交流,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主席孫大偉參加討論。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產國與消費國。據統計,我國每年生產塑料原材料超過一億噸,其中我區2020年12月塑料制品產量為15.23萬噸,同比增長101.72%。
在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房地產開發已成為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支撐。但是,因市場環境變化、項目方資金鏈斷裂或者涉及違法違規等原因,房地產開發項目陷入停頓的現象屢有發生,“爛尾樓”成為了城市發展和社會治理的一大“痛點”。
自治區黨委、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十三五”以來,我區高等教育發展迅速,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自治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期間對“小米粉、大產業”作出的重要指示,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推進柳州螺螄粉及廣西優勢特色米粉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加快推進廣西米粉業高質量發展。以螺螄粉為例,近年來“柳州螺螄粉”開始風靡全球,產業產值逐年增長。
縣域經濟是連接城市經濟系統和農村經濟系統的樞紐,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未來一個時期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加速走向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
近年來,我區科研人才隊伍不斷壯大、質量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作用日漸凸顯。
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堅持將北部灣經濟區作為優先方向”“深入推進北欽防一體化,建設北海向海經濟發展示范城市、欽州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樞紐、防城港現代化臨港工業城市”,這是三市向海圖強,協同發展,大力打造向海經濟的強有力保障,北欽防未來可期,大有可為。
針對生活垃圾填埋場存在的風險隱患,應提升管理水平,形成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資源化、減量化等產業為主的循環經濟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2021年7月,全國“萬企興萬村”行動啟動大會召開后,我區在全國率先啟動“萬企興萬村”行動,廣大民營企業積極響應號召,全力聚焦提升鄉村“形、實、魂”,助力鄉村振興,助推共同富裕。
我區中藥民族藥資源豐富,是全國天然藥用植物的主要產區之一。近年來,我區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積極探索形成一批成功模式,推動了產業高質量發展。
面對不斷變化發展的大趨勢、大形勢,我區要以加快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為契機,補齊產業鏈短板,增強創新能力,促進企業做大做強,提升品牌影響力,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實現民族團結進步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改革開放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區民族地區居住環境的改善、婚姻形態的演變、文化形態的演進和生產方式的迭代,奠定了全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會基礎、血脈基礎、思想基礎和經濟基礎,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積累和貢獻了“廣西經驗”和“廣西智慧”。
依托北部灣港口群開展跨境電商保稅進出口業務,推動陸海聯運進口跨境電商貨物在南寧綜保區通關。
加快對沿線大中型碼頭進港鐵路和公路專用線的統籌規劃建設,優化碼頭進港道路,設置集裝箱鐵水聯運樞紐和區域多式聯運中心,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多式聯運樞紐。
按照現行的鋼鐵指標轉移政策,外購產能所對應的能耗指標無法同步轉移,冶金企業從外省購買的合規產能因能耗問題,無法有效地利用。
建議對現有的兩所本科院校廣西科技大學和柳州工學院,特別是柳州工學院在經費、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不斷提高辦學質量。
讓轉移企業獲得穩定、相對低價的勞動力資源,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還能徹底解決當地“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問題。
積極完善科技創新項目投貸聯動機制,著力破解銀行間接融資與社會直接投資“不協同”問題。
大力實施新一輪加工貿易倍增計劃,加快建設欽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引進一批知名企業區域性總部,支持欽州市建設沿海國際貿易貨物集散中心,引進做強加工貿易。
充分挖掘我區優質特色農產品資源,積極進行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和生產區域的保護,在生產區域內推行統一的質量控制技術規范。
健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常態化創新化機制,讓民族團結進步理念、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構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農業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農業生產項目用地難、融資難;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滯后,物流成本較高。
以北部灣產權交易所為基礎,聯合其他交易場所資質資源,共同組建廣西交易發展控股集團(暫定名),提升交易場所整體發展水平。
線上線下組織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講述深刻影響個人成長的家風故事,感化、鼓舞、鞭策黨員干部堅守良知、廉潔從政,形成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力。
支持民企參與國企混改和重組,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出資入股、股權收購、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
實施剛性約束,出臺杜絕餐飲浪費現象的地方性法規。酒駕入刑的成功實踐證明,公眾文明習慣的養成還需立法支持。
青年之于祖國的擔當亙古不變,未來五年至十五年,恰是青年一代青春最美好的時光,也是成長成才的重要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