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雙向發力的廣西實踐>大會發言>第二次大會發言
呂洪安委員:優化北部灣臨港產業布局 加快實現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區沿海三市大力發展臨港產業,向海經濟取得了一定成效。2019年廣西向海經濟生產總值3200億元,同比增長8.4%,高于全區GDP增速2.4個百分點,占全區GDP的15.1%,向海經濟成為拉動全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藍色引擎”。但是從發展情況來看,與廣東、福建、浙江等省灣區經濟、向海經濟差距明顯,制約發展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三市的產業重合率相對較高,存在產業規模普遍偏小、產業發展布局不協同、一定程度同質化競爭現象。
為此,建議:
堅持功能定位、錯位發展,進一步優化臨港產業布局。當前,北欽防三市正在重點打造電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及有色金屬、林漿紙、能源、食品加工、裝備制造等七大臨港優勢產業集群,未來年產值將超過15000億元。廣西“十四五”規劃應按照三市的區域功能定位及產業發展定位,統籌規劃布局,錯位分工,避免同質化惡性競爭,加快形成各具特色、聯動高效的新發展格局。參照粵桂特別合作試驗區涉及城市的聯動合作做法,建立政府間、政企間、企業間的溝通對接機制,做好產業轉移合作的頂層設計,探索沿海三市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建立產業轉移的戰略合作協議,實現產業信息資源共享,盡量把產業留在廣西、留在北欽防。
全力做大產業,完善配套,深度融入區域產業鏈。龍頭引領重大產業項目提質。以“雙百雙新”產業項目為抓手,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遴選出如北?;菘齐娮?、欽州華誼、防城港鋼鐵等一批高成長性企業,在國家及自治區層面給予全面支持,加速企業裂變擴張,支撐七大臨港優勢產業集聚壯大,帶動產業鏈延伸,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構建起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的現代產業體系。做強做大產業園區平臺。自治區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統籌推進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北海綜合保稅區、防城港企沙工業園區等園區平臺改革發展、協同聯動,爭取國家、自治區在用地、用林、用海、能耗、進口煤炭配額、直供電、金融政策、科技創新等方面傾斜支持,不斷提升園區功能水平。加快融入區域產業鏈。充分發揮“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優勢,在“大循環、雙循環”中搶抓機遇,推動北部灣經濟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兩灣聯動”,探索以“在大灣區研發+北部灣制造+東盟組裝”的模式融入區域產業鏈。
提高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水平,加快構建一體化大開放合作新格局。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抓住全球最大貿易協定RCEP簽署的重大機遇,立足“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擴展與東盟各國的貿易合作,優化對外貿易和投資布局,構建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大力實施新一輪加工貿易倍增計劃,加快建設欽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引進一批知名企業區域性總部,支持欽州市建設沿海國際貿易貨物集散中心,引進做強加工貿易。以中馬“兩國雙園”、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為載體,探索跨國自貿試驗區合作和中國—東盟便捷通關協作機制,在跨境電商、服務貿易、科技教育、信息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試,推動優勢產能“走出去”。在北部灣經濟區設立對外投資基金,在境外并購優質項目,引導項目適時回流,積極支持北欽防產業園區項目。加大跨境金融創新力度。以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為著力點,支持中馬“兩國雙園”企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引導境外投資者使用人民幣投資,提高關丹產業園區內企業和試點銀行之間人民幣貸款業務量。用活金融開放門戶政策,出臺支持向海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開展開發性金融試點,促進海洋經濟發展,設立向海經濟產業投資基金、海洋新興產業科創基金,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涉海金融信貸產品,拓寬涉海企業投融資渠道。(覃文宇 攝)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