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按照改革方案有序推進四級疾控機構改革。盡快調整原衛生部40號令和相關規定,做好國家疾控局與疾控中心等職能劃分,強化上級疾控機構對下級疾控機構的業務領導和工作協同,建好上下聯動的分工協作機制,突出各級不同的核心職能。【詳細】
探索綜合醫院托管傳染病專科醫院或建立專科聯盟模式,構建“大綜合大專科”傳染病救治體系。【詳細】
明確不同突發事件的牽頭部門和協同部門,統一調度資源、分配任務,高效協同處置事件,解決“聽誰的”的問題。對變化快、情形復雜或持續時間長的事件進行動態分析,全方位評估趨勢及各類風險,做到科學精準,解決“怎么做”的問題。【詳細】
設立全國統一、具有公信力的國家公共衛生應急電話號碼。建議將該號碼設置為“12019”,將“120”和“119”兩者組合,彰顯公共衛生應急的重要性、急迫性,并將該號碼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向社會宣傳普及。【詳細】
填補短板弱項,建設高質量公共衛生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保障充足的人才供給。做好教育供需規劃,加大政策傾斜和投入,擴大招生規模,吸引更多優秀生源報考。【詳細】
建好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以融合村衛生室后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網底,以縣、區疾控機構為樞紐,以縣、區綜合性醫療機構為核心,以區域醫療中心為龍頭,構筑醫防融合的新型衛生服務三級網。【詳細】
抓緊建立并完善跨境傳染病聯防聯控機制。深化與周邊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衛生檢疫國際合作,建立重點傳染病跨境聯防聯控和信息交流制度,雙邊定期通報疫情信息以及風險研判情況,落實防控措施,支持雙邊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重大傳染病處置的交流與合作,強化衛生應急物資儲備。 【詳細】
加強中醫(中西醫結合)傳染病專科醫院建設,加強綜合性中醫院的感染疾病科和發熱門診條件建設,充實和完善傳染病專科醫院的中醫科醫生隊伍及中藥房等條件建設。【詳細】
注重國家生物安全,制定長遠規劃。在國家生物安全防御框架下,制定傳染病防控國際合作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行動計劃。【詳細】
提高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現和處置能力。把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作為當務之急。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打通并強化與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的對接協同,實現不明原因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時分析、集中研判、及時報告。【詳細】
強化面向全體醫學生的中醫培養。把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的必修課程、畢業實習的重要內容增加中醫學適宜技術、地方病診療的有關教學內容,為學生將來在鄉村開展醫療工作奠定基礎。【詳細】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建立與相關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疫情信息分享和通報機制,加強傳染病跨境的聯防聯控,筑牢口岸檢疫防線【詳細】
邊境口岸疫情防控一直是世界性難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