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會議新聞
織牢織密“防護網” 筑牢筑實“隔離墻”
——全國政協“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雙周協商座談會綜述
本報記者 呂巍
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公共衛生體系、醫療服務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整個過程中也暴露出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健全、應急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信息化建設和管理較為滯后等問題,公共衛生體系如何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成為舉國上下都十分關注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把廣大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擺在首要位置,切實做好傳染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工作。今年5月,農工黨中央、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就“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分赴四川、寧夏和湖北、重慶開展專題調研。調研顯示,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重點要推進平戰結合、醫防協同,從過去專業條塊管理轉為社會各部門高度協同綜合管理,實現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把紛繁復雜的“線頭”理順、扎緊,做到“綱舉目張”。
7月29日,全國政協就“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專題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有關部委負責人圍繞強化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等深入交流,集智聚力。
一張強大的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正在加緊織牢織密,將穩穩兜住14億中國人的健康。
■ “拎得清”的系統建構
5月13日,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正式掛牌。這是中共中央在新發展階段對國家公共衛生體系的科學擘畫,為加快推進疾控體系的系統重塑提供了契機。
“成立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十分必要,組建好有職、有權、有平臺的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更為重要,否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對全局疫情的研判及預測。”通過視頻連線參會的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大聲疾呼。
有序推進四級疾控機構改革,做好國家疾控局與疾控中心等的職能劃分是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農工黨中央副主席蔡威關注的重點。他建議強化上級疾控機構對下級疾控機構的業務領導和工作協同,建好上下聯動的分工協作機制,突出各級不同的核心職能。盡快出臺疾控機構建設新標準,切實解決“主干”建設薄弱、不達標問題。同時,盡快補齊四川等19省(區)沒有省屬傳染病醫院的短板,確保縣級醫院設置傳染病科室。
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主要由疾控機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大部分組成。2019年,我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量占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的比例超過98%,是與人民群眾健康聯系密切的社會主體。顯然,強化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責任,實現與疾控機構緊密聯動,實現防治結合,是公共衛生防護網上的重要環節。
在這方面,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四川省副主委、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何延政的建議是,探索綜合醫院托管傳染病專科醫院或建立專科聯盟模式,構建“大綜合大專科”傳染病救治體系,強化發熱門診和呼吸、重癥、感染、檢驗等學科或專科建設,在公立醫療機構成立公共衛生委員會,強化院內醫防聯動。
“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單純依靠臨床醫療,在下游‘打撈’,最終都將面臨醫療系統的崩潰;只有貫徹預防為主,在上游‘筑壩’,才能有效控制疫情增量,切實保護人民生命健康,維護國家安全。”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長吳凡表示。
在她看來,應急的本質是在非常態情況下對資源的調動。應急體系建設的核心是健全應急決策機制、處置聯動機制、動態風險評估機制,而不僅僅是機構建設。
“結合事件特性和發展趨勢,明確決策主體和決策程序,解決‘誰拍板’的問題。明確不同突發事件的牽頭部門和協同部門,統一調度資源、分配任務,解決‘聽誰的’的問題。對變化快、情形復雜或持續時間長的事件,全方位評估趨勢及各類風險,做到科學精準,解決‘怎么做’的問題,這些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吳凡說。
■ “跟得上”的服務能力
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對公共衛生防護網緊急而高強度的集中檢驗。這其中既有對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是否健全的拷問,更有對公共衛生應急反應能力是否過硬的挑戰。
會上,吳凡提到以病例診斷為基礎的被動報告仍然是當前傳染病監測的主要手段,信息滯后,不能滿足及時預警需要。認為應構建涵蓋“病例-癥狀-環境”的重大傳染病監測預警技術體系,匯集衛生健康、氣象、環境、農林、公安、學校、交通、海關等部門數據,形成疾病癥候群、人類行為、動物宿主等流行病醫學監測平臺,識別早期征兆,真正實現對重大傳染病的預測預警。
“平時也應著重進行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系統性建設,打造集關鍵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專業人才培養、公共政策研究于一體的‘全鏈式’科研平臺,從基礎研究到臨床、試劑、藥物疫苗及公共衛生應用等形成創新鏈,打通技術鏈,融合產業鏈,做好人才和技術的戰略儲備。”吳凡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重慶市副主委、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戎蓉建議加快建設國家公共衛生應急處置流調信息系統。“由各級流調中心和移動信息采集終端組成,開展流調時,前方采集終端同步將信息上傳至后臺流調中心,后臺與前方保持互動,同步梳理、糾偏、完善,形成正確的流調個案報告,提高流調效率。”
在人才培養方面,何延政建議,應建立疾控機構和醫療機構人員交叉培訓機制,培養醫防結合復合型人才。“搭建醫、防、研互動交流平臺,定期交流、研判公共衛生工作形勢。同時,將醫療機構履行公共衛生職責納入等級評審和績效考核體系,建立常態化督導考核機制。整合疾控中心和公共衛生監督執法機構職責,實現技術監督和行政執法有機結合,提升監督執法效能。”
戎蓉認為,加快基層應急隊伍能力建設,需要有效落實基層編制,確保關鍵崗位人員充足,需要增加人員經費保障,保持隊伍整體穩定,更需要加強人員培訓和應急演練,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應深入推進鄉鎮聯防聯控機制建設,建立平急結合的后備力量。”
不容置疑的是,筑牢國家公共衛生體系,需要教育提供強大的支持。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林蕙青在這方面早有深入思考。
她提出,填補短板弱項,建設高質量公共衛生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一方面,要大力培養“防治結合型”基層公共衛生專業人才和基層全科醫生服務社區、鄉鎮。另一方面,還應大力發展應用型研究生教育,培養更多解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的高端人才。
立足醫防結合,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公共衛生教育也是林蕙青的意見建議之一。面向臨床醫學生,加強公共衛生教育,彌合醫防裂痕,把公共衛生教學作為臨床醫學專業教學的“硬核”要求,落實到教學全過程。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公共衛生教育,進課堂、進教材,普遍提高學生公共衛生素養。面向高校非醫各專業學生,則加強公共衛生教育,將有關內容有機融入文、理、工、經、法、管等專業教學中,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多學科專業的人才支撐。
“此外,還應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構建高校與衛生機構多樣化合作‘共同體’,實現‘1+1大于2’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林蕙青說。
■ “抓得牢”的重點領域
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不僅要有“面”上的布局,還要有“點”上的側重。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重要“網底”作用,是全國政協常委、致公黨山東省主委、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副校長趙家軍關注的重點。
“在疫情防控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服務能力弱、群眾信任度低等問題。產生這些問題最重要的原因是思想上‘重醫輕防’‘重大輕小’,忽視了基層衛生工作的基礎作用,更忽視了預防在基層衛生工作中的重要性。”
趙家軍建議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推行“鄉管村用”,夯實基層公共衛生基礎。選配具有公共衛生教育背景或從業背景的一線人員擔任公共衛生機構負責人,以融合村衛生室后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網底,以縣、區疾控機構為樞紐,以縣、區綜合性醫療機構為核心,以區域醫療中心為龍頭,構筑醫防融合的新型衛生服務三級網,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組織部部長鄧蓉玲著重強調了加強邊境口岸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境外疫情持續傳播,病毒出現變異,傳染性增強,我國局部地區出現的散發疫情,大都由輸入病毒引發,暴露出經貿人員往來密切的陸路邊境地區防控的薄弱。”
鄧蓉玲建議重點支持邊境沿線地區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機構傳染科診療能力建設,增強邊境地區衛生檢疫力量,加大檢疫技術支持和保障,提升衛生檢疫技術水平和執法能力。同時,鞏固完善邊境部門聯防聯控機制,建立互聯互通的信息平臺,深化與周邊國家衛生檢疫國際合作,建立重點傳染病跨境聯防聯控和信息交流制度。
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在第一時間參與了應急救治工作,“三藥三方”在緩解癥狀、延緩輕癥轉重、降低病亡率等方面體現了獨特優勢,但在中醫藥深度參與應急和救治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
“比如全國范圍內沒有中西醫結合傳染病專科醫院、大部分綜合性中醫院的感染疾病科和發熱門診條件不合規范、傳染病專科醫院的中醫科極其薄弱等。建議加強中醫(中西醫結合)傳染病專科醫院建設,加強綜合性中醫院的感染疾病科和發熱門診條件建設,充實和完善傳染病專科醫院的中醫科醫生隊伍及中藥房等條件建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唐旭東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學首席專家董小平提出了我國在國際衛生應急、援助、合作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認為在公共衛生和疾控體系改革過程中,應充分融入加強全球健康治理、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理念。
“要注重國家生物安全,制定長遠規劃,結合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從傳染病疫情信息互通、聯合實驗室建設等入手,逐步形成國家傳染病防御全球網絡。此外,還應創新理念機制和合作方式,增加以項目為導向的‘衛生工作和研究’比例,在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中建立衛生合作發展部門,在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或國家疾控中心建立全球疾病疫情信息采集分析部門,加強高校、國家和部分省級疾控中心全球健康專業人才培養,拓寬在國際組織實習的渠道。”董小平表示。
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維護人民健康,是中國共產黨初心使命的重要體現。全國政協將持續關注,積極建言資政,為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貢獻智慧和力量。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