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策論
如何讓農民看病不再難?
鄉鎮衛生院是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醫療、預防、保健等綜合性衛生服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農民看病最方便、最經濟的地方,其在農村衛生服務體系中的中心地位是其他衛生機構無法取代的。
我國現有的2800個縣中有1/5屬于貧困縣,貧困人口1.28億。2012年,全國貧困縣人均年收入960元,僅占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12%,貧困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比其他地區更為突出,因病致貧返貧現象十分普遍。
在新醫改進程中,貧困縣鄉鎮衛生院面臨許多繞不開的難題需要破解:很多鄉鎮衛生院至今沒有配備適應醫療需求的設備或者設備陳舊,貧困地區這類現象更為嚴重。鄉鎮衛生院擁有的醫療設備數量不足、醫療設施簡陋陳舊,必然會導致農民的醫療服務需求無法滿足,迫使其放棄治療或去更高一級醫療機構就醫,從而降低其就醫率,增加其就醫成本。鄉鎮衛技人員隊伍整體素質低,人才嚴重匱乏。鄉醫工資待遇低,晉升難,工作環境差,條件艱苦,80%不安心工作,培養一批,考走一批,人才外流非常嚴重,崗位缺人現象非常普遍。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明確提出,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落實政府責任。根據新醫改“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根本要求,要讓農民看病不再難,任重而道遠。
如何讓農民看病不再難?
要加大對貧困縣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對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設備購置和鄉村醫生培養重點投入,切實提高基層醫院的服務能力,以更有效地保證新農合醫療保險工作順利實施。
要全面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明確鄉鎮衛生院基本診療范圍,鼓勵有條件和有能力的醫院在上級醫院指導下開展一、二級手術,為農民全面提供與其定位相適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規范和引導鄉鎮衛生院提升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建立鄉鎮基層首診制,推動建立有序的分診診療體系,上下聯動,落實雙向轉診。
要用好的制度把鄉村醫生留在基層。貫徹落實2011年《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加強對各省市全科醫生的培養、使用、激勵和保障工作監督、檢查和管理,確保2015年為基層培養15萬名全科醫生,每個鄉鎮衛生院都有全科醫生的目標;提高基層醫院醫務人員待遇,建立引進短缺專業人才綠色通道,實行“先聘后進”,制定優惠政策,加強培訓、職稱晉升、增加收入等,吸引大學本科、中級職稱以上人員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用各種激勵機制讓他們“引得進、用得上、留得下”,擔負起當地百姓的健康守門人。
要認真貫徹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精神,確保老百姓在基層醫院看病的基本用藥品種齊全,配送及時,常見病、慢性病用藥在鄉鎮醫院都能買到,保障基層醫務人員正常看病用藥,讓百姓少掏腰包得實惠,讓基層醫院留住病人。
要推動縣、鄉、村醫療機構的縱向合作機制,大力營造縣級醫療機構的人才、技術、設備、管理向鄉鎮衛生院流動的良好氛圍。縣級醫院可選派業務骨干去鄉鎮衛生院掛職,鄉鎮衛生院業務骨干可上掛縣級醫院,落實專家定期坐診,實施傳、幫、帶工作任務,強化對口幫扶的針對性、時效性。
另外,要盡快優先改善貧困縣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工作、生活環境,解決住宿、衛生廁所、取暖等難題。加快推進國家2013年對民族、邊遠、貧困地區啟動農村鄉鎮衛生院周轉宿舍建設項目,讓基層鄉醫有房住,穩定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隊伍;盡快解決鄉鎮衛生院的旱廁改造工作;盡快解決基層醫院供暖難題,建議在貧困縣鄉鎮衛生院開展太陽能取暖扶貧工程,推動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
破解農民看病難題任務艱巨,對實現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
(作者戴秀英系農工黨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委)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鄉鎮 衛生院 看病 基層 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