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秸稈禁燒令”為何會成為“稻草人”

2014年06月09日 15:50 | 作者:楊朝清|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進入麥收以來,河南許昌市為確保小麥收割后不再發生秸稈焚燒現象,專門下發的“全面禁燒令”規定:對全市出現“第一把火”的鄉鎮,處以10萬元罰款,并對黨政主要負責人予以取消評先資格等處罰。然而,這一許昌史上“最嚴”禁燒令卻沒有完全檔住農田里的“熊熊秸火”。(6月8日中國新聞網)

  為了將“秸稈禁燒令”落到實處,當地可謂“重拳頻出”,“秸稈焚燒令”成為基層公務員的“緊箍咒”。然而,初衷良善的 “秸稈禁燒令”,為何在執行過程中淪為虛置的“稻草人”?看似嚴苛的制度設計,為何不少時候“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好應有的效力?

  這里面,固然有監管乏力讓不少農民“鉆空子”的因素,但更為關鍵的是,“秸稈焚燒令”偏離了農民的利益訴求,缺乏社會基礎,沒有接好地氣。從道德上看,“秸稈禁燒令”有助于減少大氣污染,消減“抬頭不見天,低頭不透氣”的艱辛與悲情。可是,“秸稈禁燒令”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僅僅在道德上有價值還不夠,還必須在實際生活中有價值。

  伴隨著社會變遷,電飯鍋、液化氣在農村廣泛使用,讓秸稈的“用武之地”越來越少,以至于炊煙成為一種久遠的鄉愁記憶。這邊廂,為了實現“全面禁燒”,許昌市提出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95%的目標:那邊廂,秸稈綜合利用卻遭遇技術、成本、消化能力等方面的制約。從利益算計的角度出發,焚燒秸稈最方便省事;這樣的“生存理性”,讓不少農民選擇了見縫插針地“找漏洞”。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規范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越大,人們越愿意遵守規范;規范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越小,人們越是輕視規范。人們在遵守規范時獲得了規范的保護與激勵,規范便是有生命力的。就此而言,一紙“秸稈禁燒令”固然簡單易行,卻由于缺乏強有力的實施操作系統,沒有尊重農民的利益訴求,最終讓農民放棄了遵守規范,導致規范缺乏使用價值。

  如果“秸稈禁燒令”僅僅停留在動員和宣傳上,而不被農民接納和認同,就難以真正約束農民的行為。換言之,遵守規范的美德如果沒有遵守規范的利益的支持,這種規范的道德價值是脆弱的,難以在現實生活中發揮作用——歸根結底,“秸稈禁燒令”作為一項公共政策,成本不能由農民獨自承擔。

  一個好的規范,應該是道德價值和使用價值的有機結合。秸稈要實現從焚燒到綜合利用的轉型,固然需要農民轉變思想觀念,也需要市場機制的“補位”和公共服務的伸展。當秸稈綜合利用的收益超過“一燒了之”,農民自然而然會選擇“用腳投票”。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秸稈禁燒令 稻草人 農民利益訴求 大氣污染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州第一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综合小说社区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 |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 制服丝袜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日本乱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