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策論
不要誤讀了事業單位職工“漲薪”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作為我國第一部系統規范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規,將于7月1日起施行。《條例》確立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在社會保險、工資收入等方面的相關規定呈現出改革亮點。多位專家表示,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由此將與機關體系松綁,有望走入長期平穩增加的通道。(5月26日《京華時報》)
專家之所以做出事業單位職工將要“漲薪”的解讀,可能是《條例》第三十三條明確提出了“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那么,這是否就意味著事業單位職工將要“漲薪”了呢?姑且不論《條例》還有配套規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應當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社會進步相適應”,“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我們聽得見得也不少了,是不是已經漲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很清楚。
目前,我國將事業單位分成三類,不同類型事業單位的工資,也注定不會統一,因為其資金來源不完全一樣。對主要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基本上是財政全額撥款,工資水平不與機關參照,顯然不合邏輯;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基本上是自收自支,未來的改革將進一步企業化,是否漲薪則主要將由市場說了算;主要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既有財政撥款,也有自己創收,其工資水平則將由市場主導下的社會績效決定。
毋庸諱言,我國目前的事業單位薪酬分配模式比較單一,計劃色彩濃厚,激勵性不強。正因為如此,《條例》第三十二條強調“國家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事業單位社會保障并軌,意味著事業單位職工正式由“體制內的人”變成了“社會的人”,這必然進一步促進事業單位職工的社會化流動。那么,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等因素就會對人才的收入產生重要影響,真正的人才得到加薪,可能真的為期不遠。
事業單位職工將“漲薪”,之所以引起強烈社會反響,其實主要還是出于對社會公平的憂慮,一是目前事業單位職工的收入和公務員的收入一樣,還存在透明度不高的問題;二是在社保并軌的背景下提加薪,讓人擔心社保并軌只是形式上的并軌;三是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一樣,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社會非競爭的特點,人們擔憂國企壟斷高薪的問題再一次在改革后的事業單位重演。
任何改革,都有破有立,建立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不僅是事業單位的問題,更是全社會所有行業的問題。建立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顯然不等于立馬漲薪。但在事業單位改革中出現熱議,這恰恰說明《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的綱領性法規,還過于籠統,急需配套的相關政策迅速出臺,既打消3100萬事業單位職工的疑慮,也讓公眾更加清楚改革的路線圖,從而為下一步公務員人事管理打下很好基礎。(郭文婧)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漲薪 薪酬分配 事業單位工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