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專題專題

委員關注當“用工荒”狹路“就業難”

2014年02月25日 09:51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福建省政協常委林思寧:破解企業節后用工荒的幾點建議  
    2014年春節假期已經過去,各類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單位又將面臨節后員工流失、招工困難的窘境。以廈門為例,2014年2月7日,廈門人力資源市場舉辦了春節后的首場招聘會,共有118家企業提供崗位11269個,卻只有寥寥500名左右的求職者提交簡歷。政府部門和企業如果沒有采取足夠的有力措施應對春節后的用工荒,將會造成企業、政府、員工三方受損的不利局面。
  為此建議:政府加大幫扶力度。為維護企業順利度過春節后短期、典型的用工荒,政府可以采取系列措施對企業進行幫扶,包括:確實存在用工荒的企業向政府提供相關用工資料后,可以適當減免春節當月和次月的地方稅金,減輕企業額外負擔;適當補貼用工荒企業春節當月和次月的社會保險;適當減免或補貼企業其他要繳納的各項經費。
  加大釋放對外來工落戶的政策福利。應考慮增加外來務工人員落戶名額,給外來員工通過在務工地穩定就業增加落戶的期待。
  重視持續性的培訓計劃。企業和政府都要順應新生代80、90后務工人員的就業需求,實行政府補貼一點、企業出資一點給員工作為技能培訓津貼的“兩點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并制定相應的措施和辦法,讓員工享受技能提升和薪資待遇的提高,減少員工的流動率。(本報記者 肖飛 采訪整理) 
 
    □江蘇省政協常委、民盟江蘇省委副主委吳勝興:加強企校合作培養技能型緊缺人才  
    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沒有對校企合作進行立法,校企合作缺乏法律、政策、制度的剛性規范和要求,宏觀調控與監督不完善。校企合作雙方對責、權、利的規定比較模糊,無法建立起長期、穩定、互利互惠的合作機制。二是企業追求生產經營的利潤,與學校追求培養人才的質量形成矛盾,致使企業不關注,甚至表現出對校企合作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冷漠、學校“一頭熱”的現象。三是學校與企業的合作處于自發狀態,普遍存在“短期利益最大化”等現象,校企合作形式松散、水平較低,致使技能型人才隊伍存在數量短缺、結構不匹配、面臨斷檔等問題,成為阻礙企業持續發展和產業升級的“瓶頸”。
  為此,我們建議,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建立互惠機制,變“校企合作”為“企校合作”,調動企業主動參與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積極性,逐步從學校本位為主轉向企業本位為主,構建適合發展需求的以企業為主體的“企校合作”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模式。
  加強地方立法規范企校合作。建議教育部出臺有關職業教育企校合作促進條例和有關職業教育企校合作促進條例實施辦法,明確企業參與企校合作的方針、原則和操作性強的政策規定及實施細則,使企校雙方在合作中實現責、權、利的有機統一。
  完善企校合作激勵政策。一是建立企校合作返稅政策,減輕企業負擔,使企業既樂意也有能力參與企校合作。二是實行促進企校合作的財政支出政策。各級政府在財政預算中安排企校合作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企校合作事業的發展。三是實行促進企校合作的稅收政策,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開展職工訂單培養、學生頂崗實習、接納學生就業,企業委托職業院校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費用,給予稅收優惠。四是實行促進企校合作的信貸政策,鼓勵金融機構開辟企校合作信貸業務,對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設立實訓基地、實驗室和生產車間提供支持。五是鼓勵商業保險公司聯合推出職業院校學生實習險種,加強對職業院校頂崗實習學生的社會保障。六是支持企業投資職業院校,為職業院校辦學提供必要的場地、設施、實習生勞動報酬等。
  加強企校合作組織領導。各級政府尤其是省級以下政府應成立專門的企校合作指導機構,研究制訂企校合作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企校合作中的各種實際困難。成立有人社、教育等部門、行業或行業協會參與的評估機構,構建科學合理的企校合作評估指標體系,對企校雙方進行嚴格的監控和考核評估,推廣企校合作成功的經驗和模式。
  (本報記者 江迪 采訪整理) 

 

編輯:付鵬

關鍵詞:企業 合作 畢業生 大學生 企校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中文高清在线专区 | 亚洲精品综合国产精品 |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艾草纯爱 |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亚洲1级欧美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