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專題專題

委員關注當“用工荒”狹路“就業難”

2014年02月25日 09:51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編者按:
  春節過后,各地工廠企業尤其是東部地區的工廠企業招工難的新聞屢見報端,給人一種勞動力短缺的感覺;每年3月是應屆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的關鍵時期,這時經常被提起的詞匯則是“就業難”,滿懷創業之志卻苦無施展之地。
  招工難與就業難這一看似非常矛盾的組合,最近幾年卻經常上演。勞動力真的短缺嗎?招工難是季節性問題還是普遍現象?我國的大學畢業生真的過剩了嗎?就業市場的供需矛盾怎樣找到化解的辦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約請各級政協委員發表他們的見解。   

用工荒

    □青島市政協委員管敦家:強技術人才培養 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勞動者素質提高”列為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五個依靠之一。那么現實中怎么提高勞動者素質是我們要進一步探索的問題。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但是,勞動者的技能素質卻比較低下,導致了勞動者技能與勞動崗位需求反差較大,這不僅增大了企業的成本投入,而且最終導致產品質量在國內外市場上與外國產品相比缺乏競爭力。一方面,“就業難”:特別是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和無技能又不愿從事體力勞動崗位的普通勞動者“就業難”的問題比較突出;另一方面,“招工難”:用人單位技術工人和企業實用人才供不應求。這種結構性就業矛盾是由勞動力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勞動力供給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勞動者技能與崗位需求不適應、勞動者就業企望與工作能力不一致等原因造成的。
    為此,建議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激勵用人單位開展技術培訓、搭建快捷的勞動力供求信息平臺、提高技術人才待遇和地位等多種措施,進一步加強技術人才培養,努力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要進一步加快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步伐,不斷提高職業院校畢業生能力。國家要通過加強教育制度改革,不斷提高職業技術教育比重。各職業院校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切實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增強技能培訓的實效性。同時,要不斷健全和完善技術等級評定制度,嚴肅對待技術等級證書發放工作,對達不到相應技術等級標準要求的,一律不予發放相應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提高職業資格證書的含金量。
  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職業技術教育的認識,把發展技術教育列入重要議程。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既能夠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技術支持,又能夠促進就業,同時還可以增加勞動者收入,可謂一舉多得。因此,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發展技術教育的重要性,把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列入經濟發展的重要議程,切實解決職責履行不到位、政策行為和管理行為脫節的問題。要進一步加大投入,著力改變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差、設備技術含量低、教材陳舊、教師專業水平不過關及專業結構與當地產業人才結構不協調的現象,使職業技術教育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發展。
  用人單位要加強技術人才培養,為技術人才成長提供條件。各類用人單位要改變過去僅僅依靠社會培養熟練技術人才的思想,結合本單位的工作實際和人員情況,建立自己的崗位技術培訓制度,一是采用以師帶徒的傳統方法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二是根據法律法規要求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采取“請進來教、走出去學”的辦法,多方式培養技術人才,提高本單位職工的整體技術技能。
  加強宣傳,營造有利于技術人才成長發展的良好環境。當前,以品德、知識、能力、業績為評價標準的新型人才觀還沒有真正樹立,重學歷、輕能力,重文憑、輕水平的觀念仍然存在,影響了勞動者學習技術技能的積極性。要通過表彰獎勵、樹立典型等方式加強宣傳,引導人們破除落后觀念,建立科學的新型人才觀;用人單位也要采取積極的激勵機制,根據技能人才水平給予相應待遇,為技能人才的穩定和作用發揮創造良好條件,使全社會形成重視技術、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圍。
  進一步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提供及時、方便的信息服務。要建立適應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公共人力資源市場,為勞動力供求雙方提供及時、快捷、無障礙的交流場所。要進一步加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各級公共人才服務平臺在用工信息傳遞、就業培訓服務等方面的作用。同時,要重視培育和發展社會職業介紹機構,充分發揮其職業介紹功能,爭取將社會職介的職業介紹網絡與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聯網,共享求職用工信息資源,進一步擴展和完善服務功能,更好地為供求雙方搞好服務。

編輯:付鵬

關鍵詞:企業 合作 畢業生 大學生 企校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清纯另类日韩中文字 | 日本乱偷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 | 人人搡人人爽国产精品 |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