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委會調研組委托黑龍江、浙江省政協開展協同調研。舉辦“聚天下英才”委員專題座談會,召開“更加重視用好現有科技人才”重點提案督辦會。主辦“人才強國”委員讀書群,承辦“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主題議政群,371名委員發言2220條,涵蓋34個界別。[詳細]
統籌兩個大局,把握戰略機遇,打造最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創新環境,聚全球英才而用之。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同時積極發揮用人單位在人才引進過程中的主導作用。[詳細]
要圍繞低碳綠色發展在科技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發揮現有科技人才的作用,為低碳綠色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同時,著眼長遠,在高等學校設置相應的學科和專業,培養“雙碳”人才,源源不斷地提供人才保證。[詳細]
探索多元化、復合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工科+人工智能、工科+醫學”雙學位、主輔修等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全新的工程科技人才培養體系。[詳細]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優化人才軟環境、吸引人才聚集的重要基礎。用好用活各類文化人才,對推動我國人才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詳細]
在人才引進、使用和評價上不唯學歷、不唯資歷,不拘一格降人才、用人才,用心打造適宜人才成長和發展的良好生態。[詳細]
創新人才評價體系,做好各類人才計劃的頂層設計,實現分類精準評價。擴大成果獎勵覆蓋面,鼓勵教師以各種形式推出更多創新成果。[詳細]
好的人才評價體系,要導向鮮明、操作性強、公正平等、靈活多樣。[詳細]
工程師是實體經濟的核心資源,是實現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智力要素,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是一項緊迫的任務。[詳細]
重點關注青年人才培育。引導青年人才在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主戰場發揮作用,為他們營造安心穩定、容錯糾錯的科研環境。[詳細]
推動用人主體改革到位。強化“不能用管理行政干部的方式管人才”剛性約束,形成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的人才發展環境。[詳細]
醫學人才培養需要針對基層醫療、重點學科有的放矢、高效實用,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國際上尖端研究領域等重點投入。將醫德教育貫穿于醫學職業的始終,并改革相應的評價體系。[詳細]
人才發展機制體制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開展綜合改革試點是一條符合國情的可行之路。建議構建先行先試的人才特區。[詳細]
將“中國特色”與“現代教育制度”緊密結合,構建拔尖人才培養的評價支持體系,堅持問題導向,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堅決克服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等現象,切實提升拔尖人才培養質量。[詳細]
關鍵性的創新人才都是從重大工程中鍛煉和培養出來的。建議出臺具體政策,鼓勵龍頭企業投資重大技術研發工程。[詳細]
培養現代科技人才,需要引導他們樹立新時代科學家精神。[詳細]
形成老中青相結合的品字型人才穩定梯隊,因地制宜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合力開創新時代有中國特色的人才大局。[詳細]
通過校企合作、企業培訓等各種方式,帶動全行業從業者實現數字技能提升。國家可予以相應支持,完善數字技能類培訓標準和技能等級認定體系。[詳細]
對科技人才管理和培養要充分考慮科技界特點,從科學研究活動自身規律、過程設置科技人才管理方式。大膽啟用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詳細]
建立常態化調整機制確保政策適用性。加強監督考核,為建設人才強國科技強國提供更多源頭支撐和堅實基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