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眾說
國企世襲不僅占坑這么簡單
近日,據《南方日報》的一則報道,使得國企“世襲接班”這一現象再次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
子女接替父輩進國有企業,一直是市場化改革之前的慣例,所有人都習以為常,而不能享受這一待遇的群體——比如農民,也不會有太大的異議,那些職工子女也都習慣了走父輩的老路,誰也不會想自己再去搏什么機會,實際上當時社會上也沒有其他的機會。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種情況曾經有過較大的改變,而眼下的這一輪國企“世襲接班”表面上看是國企的穩定帶來的吸引力和職工們怕變求穩的心態導致,也有傳統國有企業人情管理、機會分配不均等問題所在,但是問題的核心并不在此。
在判斷一個社會現象好壞的時候,永遠不能把板子輕易打在群眾的頭上,人的本性都是趨利避害的,群眾希望過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這個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對,相對全社會來說,可能國企的員工比例并不大,但是這個群體仍然是社會基層群眾的一大組成部分,他們的利益需求同樣是正當的。我們應該分析的是,為什么那么多人選擇“世襲”?國企的工作穩定待遇好是怎么來的?
這些穩定的國企,大多數是所謂的“資源型”企業,占有的是公用資源,國家在這些重點領域設立國企的主要原因,就是要合理利用資源避免對國計民生的危害和全體國民的利益盤剝。但是一段時間以來,眾多國企順理成章地占據了利益分配的先手,也是不爭的事實,現在正在進行的國企高管薪酬調整正是有這種背景因素。所以合理區別國企利潤中員工付出與國有資源的比重,是一個必須的問題。
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其實是,在眾多盤根錯節的國企大樹下,脆弱單薄的民營經濟如何爭得自己的陽光?國有企業必然是行動緩慢創新艱難的,這個是世界性難題,那么對于一個社會的整體來說,百花齊放的活力從哪里來?如果某些政府部門不能改變簡單的GDP掛帥,靠賣地賣礦的短期行為拉政績的思路,不改變公權力對民營經濟的隨意性管理,百姓的這種求穩怕變,沒有闖勁的情況就很難改變。
對于國企的子弟來說,正所謂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唯有奮力拼搏,才能不負自己的青春,因循守舊的接班,只會讓自己失去施展全部才華的機會。而對國企本身來說,只有面向社會公開擇優錄取人才,才是自身長遠發展之道。
編輯:曾珂
關鍵詞:國企世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