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供給體系創新 新消費時代來臨
2012-2018年,我國制造業逐漸由2.0升級到3.0。這一轉型升級歷程的肇始是2012年PMI成品庫存達到最高點、非周期性行業民企開始變革,期間經歷各個行業轉型升級、出清重組、走出數據低谷,每個行業大約經歷2-4年的變革時間。經過供給側改革的大力推動,2017-2018年國有體制占比高的行業進行技術改造、出清重組、產業集中度提高,從而完成整個制造業的模式升級、結構優化。制造業轉型升級對消費和投資格局都產生了聯動影響。
數據顯示,高技術行業、消費相關行業過去較迅猛的擴張一直持續積累,創新消費產品、創新業態不斷發展。就業數據顯示了明顯的產業遷移,收入結構正在改變,新的消費人群正在形成。目前數據似乎正走在新消費奇點前的時刻。
新消費時代來臨
之所以將2018年以后稱為“新消費時代”,一方面是因為制造業轉型升級已有階段性成果;另一方面,消費領域面臨新的供給和新的需求,將發生與傳統消費不同的結構、速度、規模。相關數據也表明,2017年消費相關行業逐漸接近變化的臨界點,有望在2018年-2019年形成爆發式增長,從而引領中國經濟進入新消費時代。未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被不斷滿足,消費質量提高、結構改善、規模擴張、占比增加,進而帶動經濟穩健發展、波動減弱。總之,未來幾年我國消費將出現穩健快速增長特征,支撐GDP增速走過關鍵節點,幫助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新消費時代是我國社會和經濟主要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首先,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解決的核心路徑,就是未來消費增長速度及質量的提升,進入新消費時代。
其次,供給側理念和體系的深化將完善消費供給,創造新的需求,實現消費升級。十九大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幾項重要舉措,都涉及供給側的改革創新,將不斷改善我國消費結構和質量。優先發展教育、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等,從民生的角度對傳統消費結構提出了新的方向,社會經濟中也切實產生了新的發展跡象。技術進步提升供給端的質量,也進而會拉動消費規模,促進消費升級。
第三,時代文化決定了消費的新特征。文化,無論如何是歷史最終的決定力量。經濟、社會、文化,是歷史依次的傳動輪,好比生物鏈中,最上端波動最緩又最堅決,動力輪的最遠端最軟又最堅韌。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個性化時代已經開啟。這種文化特征對消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選擇,配合技術進步不斷形成新供給,將形成新的消費特征和格局。
新消費時代的新特征
首先,收入結構改變引致需求端質量改善,形成我國消費體系的新力量,在總體消費規模和層次上形成突變。改變財富分配機制才可以改變目前收入結構,數量巨大的中低收入人群同時跨過溫飽線后的消費升級,體現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將形成消費爆發奇點。
過去30年改革開放使中國進入快速發展軌道,人均收入不斷提高,但整個社會的收入結構呈現“金字塔型”,基尼系數偏高,提升全社會尤其是中低人群的幸福生活水平勢在必行。
從數學角度分析,在平均收入水平不變、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增速快于收入處于頂層的人群的情況下,由于金字塔底部的人群量龐大,其對消費的邊際貢獻是成倍增長的。一方面收入總規模成倍增長。在奇點時刻,原來處于底層的人群,其收入增加到1萬元以上跨入中等階層,這個人數增長不會只增長一倍到2%,而是可能增長5倍變成5%。另一方面,溫飽民生將轉向幸福民生,消費升級會呈爆發狀態,消費總規模成倍增長。中高端消費品的需求在收入只增長一倍的情況下是成倍增長的,收入提升的中低人群對消費品服務產品的需求從基本需求跨越至品質需求、個性需求,而大基數效應也會引致爆發式增長而不是平穩增長。同時,低端消費品的需求迅速削減,由于價格的差異,總規模仍然是爆發式增長。
從數據看,過去六年,消費領域的擴張一直高于周期品制造業,規模和質量升級都已經具有良好基礎。消費制造業PMI長期趨勢好于其他大類制造業、非制造業長期高于制造業PMI,最終消費支出在GDP中的占比不斷增加。去年以來周期制造業的回暖對居民收入增長的影響,在今明兩年數據中會有體現。
其次,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區域創新等,形成新消費的供給端,是供給體系的新發展。新體驗、新創意、個性化產品、新型消費品的供給,都是消費爆發奇點的充分條件。
從數據看,我國居民消費從物質需求逐漸上升到文化、教育、娛樂等精神需求,層次、質量都不斷提高。消費制造業和中間品制造業里部分行業的數據,顯示我國經濟中出現的消費升級趨勢很大程度來源于企業產品的更新迭代。飲料行業PMI在2012年至2014年之間,一般保持居中位置,只有個別旺季月份會有突出表現,但2014年年底直至2015年年中,呈現淡季不淡的特征。調查中受調企業反映,市場對飲料的需求逐漸呈現健康、綠色特征,產品更新迭代加快,傳統飲料市場收縮,而新型飲料份額漸次擴大。2017年,高端飲料走旺,企業反映質量效益回落的原因主要是產品不夠優質和創新,一如低端產品市場萎縮的論證。醫藥制造業PMI從2013年底至2015年連續23個月排名前列,但2016年開始行業內部也出現了二次整合的歷程,只有科技投入大、產品質量高的質優企業才在整合中繼續勝出,2017年秋季開始,行業數據開始出現整合后的反彈。
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對消費的新供給提供了有效支撐。2014年有數據以來,戰略新興產業生產量保持在55%左右的均值,大大高于制造業和非制造業相應指標,擴張速度驚人。新興產業涉及產品接近三分之一作用于消費產品,其快速發展對于消費新供給的支撐作用很強。進一步分析新興產業EPMI數據,可測算得出其增加值近年來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是消費新供給的中堅力量。
第三,新業態既是新消費的供給端也是需求端,是消費供給體系提升質量的關鍵領域,可以提升消費品質。數據顯示,就業從傳統領域不斷轉向新業態,自服務、區域循環服務、資本服務等業態持續增強,同時支撐消費。
從效率指標觀察,新興產業對就業的吸收增量大大高于傳統制造業。非制造業的人力效率最低,每萬元產值需要的就業人口最多,是容納就業的優先領域。同時,2017年數據表明,各個領域的人力效率都繼續提升,形成2014年以來的歷史高點,意味著產業內部的技術投入、二次整合正為新時代注入新的動力。
從成品庫存指標看,技術進步、管理水平提升了生產效率,促生新業態。
從就業指標看,其異動顯示我國經濟中就業遷移的現象,將持續創新消費格局。最近幾年,制造業PMI與非制造業經營狀況指標均在50%以上運行,新訂單指標今年以來持續保持在53%以上的中高位,同時,就業指標長期徘徊在50%以下,顯示企業雇傭的管理人員不斷減少,究其原因就是傳統企業的生產模式發生了機器替代等重大變革。而從傳統企業領域退出的就業人口,在新產業、服務業領域,尤其是自服務、區域循環服務等領域得到吸收。
未來,新興產業以及新型服務業將在中國經濟中構成更大占比,新興產業的PMI就業指標遠高于制造業和非制造業的就業指標。其中,消費增速有可能呈現爆發模式,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占比逐漸達到發達國家的臨界點——80%以上。這一前景,在目前的數據表現中已經有所刻畫。
消費的擴張將構筑GDP韌性
筆者2015年撰寫的《有質量的增長在路上》一文指出,消費與GDP增速之間的關系并非線性,中低收入人群邊際貢獻高、總量較大,其消費升級需求滿足時,消費時代可以開啟。屆時,一個最終消費支出為主構成的GDP,其潛含的效益能形成良性的經濟循環。
統計數據也表明,消費雖然增速逐年回落但降幅小于投資降幅,這是國民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后,經濟提質增效、低端制造業轉型、注重綠色發展、以人為本的結果。由于消費增速多年保持在GDP增速之上,對GDP的影響將越來越大,消費占比逐年提高,80%成為數學上的一個臨界點。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的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都在80%以上,其中美國達到89%以上,這也是有其內在原因的。因此著力于改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重復發展之間的矛盾,創造新消費,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
新的收入結構、新的供給動力持續帶來消費加速,投資側重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改善民生的棚改工程,也將是居民消費的穩定因子,同時外部環境改善使得我國出口增速能保持穩定增長。由此,即使投資增速有所回落,未來幾年我國GDP也能夠在新的中樞值上下建立平衡,新消費時代將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鮮明特征之一。(中采咨詢總經理兼首席分析師)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消費 制造業 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