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消費者要理性對待“雙11”優惠

2017年11月02日 10:13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分享到: 

隨著“雙11”臨近,最近各大電商平臺紛紛開始為這一活動預熱。但是,包括預售、定金、優惠券等種種“玩法”卻讓消費者連呼“看不懂”,甚至被戲稱為“剁手智商稅”,一個不小心就會“跳坑”。

2050607

預售、定金、優惠券等“玩法”越來越多,一方面是由于互聯網“下半場”競爭已經開啟。對于商家來說,流量正變得越來越昂貴,包括購物津貼、定金預售等多種手段,實際上都是為了通過包括微博、朋友圈等社交網絡開展營銷,以好玩賺吆喝。因此,不少手段看起來優惠力度頗大,但其實仍需“秒殺拼手速”,實際上仍然是一種“以小博大”的促銷手段。

另一方面,每年“雙11”都意味著電商要迎來一年一度的銷售峰值,考驗著商家的客服倉儲、快遞行業的配送等一系列支撐能力。通過預售模式,商家不僅可以通過數據對“雙11”當天銷售情況作出預估,從而指導自己的備貨數量,避免大量積壓,同時也可以預先準備出貨品,減輕配送壓力。從這一點看,預售模式其實也是商家通過讓利來換得“心中有數”,預先為“雙11”的峰值配置人力、物力做好準備。

不過,對于消費者來說,面對形形色色的營銷活動還是要“擦亮眼睛”,玩法越多越復雜,越可能暗藏“貓膩”。

為了防止個人權益受到侵害,消費者應仔細閱讀電商平臺上的商品描述,并記錄銷售價格,防止賣家先漲價再降價。一些電商為了使網購商品價格看起來更有吸引力,專門制造出的“雙11專供”或者“電商專供”產品也屢屢呈現,這些商品與線下銷售的商品在大小或容量上“缺斤短兩”,或者在配置和功能上存在差異。對此,消費者需要認真鑒別。同時,還應留好購物憑證,保存促銷活動宣傳頁面和“游戲規則”截圖,對于一些曖昧不明的形容,不要“想當然”,而是主動向商家客服詢問,要求商家給出明確的回答。

此外,在購物過程中產生糾紛時,消費者不能只聽商家的一面之詞,如果不能協商成功,要堅決地向平臺和相關監管部門舉報,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總之,無論“雙11”前商家怎樣造勢,活動多么誘人,消費者依然要理性判斷自己的消費需求,不要被花樣繁多的優惠“套路”沖昏頭腦過度消費,一定要保持冷靜和理性。(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陳 靜)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消費者 雙11 商家 理性 優惠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网站 | 久久综合一区视频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免费看 | 欧美一区二区狠狠 | 亚洲欧美va动漫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