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記·工作記·工作
12年黑板報惠及山區鄉親
———廣西忻城縣政協原常委韋紹力的故事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忻城縣古蓬鎮圩場中心一戶人家的門口,有一塊已經掛了12年的木制黑板報,上面經常寫著不同時節的農業科學知識,特別受到農民朋友的青睞。每天都有不少鄉親們到這里駐足。要是逢圩日子,這里就會更熱鬧,儼然成為山區一道風景。這正是忻城縣政協原常委、忻城縣農業局農藝師韋紹力的家和他辦的黑板報。
說起這塊黑板報來,還有一個故事。韋紹力今年60多歲,2010年退休前,他長期在廣西忻城縣南部的古蓬鎮、紅渡鎮、北更鄉和遂意鄉一帶從事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的制種和新品種的推廣工作。他平時下鄉,總是與農民們“混”得很熟,無論走到哪里,都義務、熱心地宣傳和指導農民開展科學種田活動。他曾經獲得忻城縣科技拔尖“十佳”人才、廣西農業系統先進工作者和“農業第一線推廣農業科技成績顯著的科技人才”等多種榮譽稱號。他曾經應邀到相鄰的湖南省的農業生產會議去講學,還曾在國家的農業生產工作大會上作典型經驗介紹。他培育的雜交水稻良種曾經出口東盟的一些國家,他自己也曾到這些國家指導農業生產。忻城縣一帶,尤其是忻城縣南部水稻、玉米產區的農民群眾稱他是“本地的‘袁隆平’”、“家鄉的農業專家”。
由于韋紹力農業技術過得硬,對人又熱情、耐心,當地的農民朋友在生產中遇到問題時,總喜歡來向他詢問。平時騎摩托車下鄉或在返家的途中,他常被農民朋友攔下來問長問短,更是常有的事。2003年的早稻生長時節,古蓬鎮板梧村一位青年農民的禾苗遇到了嚴重的水稻三化螟(鉆心蟲)危害,即將成熟的早稻被鉆進稻株內的小蟲兒咬斷,剛立門戶的他“無奈小蟲何”,跑了10多公里路程上門來向韋紹力請教滅蟲方法。因為韋紹力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有些農民竟在他家里等了好幾個鐘頭。
這些情況也引起韋紹力的深思,他想:自己制作一塊黑板報掛在門口,向農民朋友提供服務不是更好嗎?于是,他在2002年上半年,請人制作了這塊黑板。此后10多年來,他注意根據不同農情,在黑板上寫上指導農業生產方面的知識。
2003年該縣古蓬鎮和北更鄉等地發生大面積的玉米鐵甲蟲危害,他馬上編寫了一板指導滅蟲的內容,農民們按照黑板報講的方法去做,很快消滅了玉米鐵甲蟲的危害,當年玉米獲得大豐收。2005年下半年,古蓬鎮一帶發生嚴重的稻飛虱、稻癭蚊、紋枯病等危害,他編寫了一板防治內容,指導農民們按照他的方法去做。2010年,韋紹力退休以后繼續辦黑板報。今年下半年,古蓬鎮和紅渡鎮一帶的晚稻發生稻瘟病等危害,他及時通過黑板報向群眾做滅蟲方法指導。
黑板報掛出12年來,韋紹力已編寫了“各種水稻、玉米種子的情況簡介”、“怎樣進行育秧、拋秧”以及水稻、玉米、黃豆等農作物各個時期的病蟲情報和防治方法等300多版內容,對指導當地的農業生產起到很大作用,到這里學習農科技術的農民累計有30多萬人次。當地農民群眾稱這塊黑板報辦得好,是“免費的農業技術員”,稱韋紹力是“實踐群眾路線的有心人”、“真情為農的政協委員”。
(作者單位:廣西來賓市忻城縣政協)
編輯:羅韋
關鍵詞:黑板報 農民 韋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