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聚焦 時政 動態 原創 國際 熱點

首頁>要 聞 >時政

白皮書丨西藏和平解放與繁榮發展

2021年05月21日 10:33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和平解放前,西藏只有3所設備簡陋、規模很小的官辦藏醫機構和少量私人診所。目前已建立起健全的醫療服務、婦幼保健、疾病防控、藏醫藏藥等服務體系。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達1642家,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1家。每千人床位數4.9張,每千人衛生技術人員5.89人。實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使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醫療衛生網遍布城鄉,鄉鄉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48/10萬,嬰幼兒死亡率下降到7.6‰,均為歷史最低值。人均壽命由1951年的35.5歲增加到2019年的71.1歲。400多種較大疾病不出藏就能治療,包蟲病、大骨節病、先天性心臟病、白內障等肆虐西藏的疾病得到歷史性消除和防治。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重點群體就業率居全國前列。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五大保險為主體的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立,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2020年完成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年人均補助標準提高至585元,實現先診療后結算、保障人口全覆蓋、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城鄉居民年度醫療費最高報銷額度達14萬元,是城鄉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7倍。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擴大到38種,基本醫療保障更加有力。已實現社會保險全覆蓋,各族人民享受到全面社會保障。

五、 脫貧攻堅全面勝利

西藏是全國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成本最高、脫貧難度最大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消除貧困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一貫政策,早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進藏人民解放軍及工作人員就做了許多扶貧濟困的工作。廢除封建農奴制度后,西藏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為己任,一代一代人致力于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工作。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連續5年召開深化對口援藏扶貧工作會議,創新開展“央企助力富民興藏”等活動,通過精準施策、精準幫扶,西藏打贏脫貧攻堅戰,各族人民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和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截至2019年底,全區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目前已脫貧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元,脫貧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事實說明,民主改革使西藏社會制度一步跨千年,脫貧攻堅讓西藏人民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

——絕對貧困徹底消除

發展特色產業,找準發展路子。大力發展青稞和牦牛產業,推廣“藏青2000”“喜瑪拉22”“帕里牦牛”“類烏齊牦牛”“崗巴羊”等優良品種,提高單產水平。扶持深加工,創新產品供給,擴展產業鏈。2020年,西藏共有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62家,農畜產品加工業總產值57億元,比2015年末翻了一番。通過“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等方式,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和生產效率,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5%。推進電商扶貧,量身打造電子商務進農村整區推進模式,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資金8.79億元,帶動特色農產品網上銷售,促進農牧民增收就業,助力脫貧攻堅。重點發展旅游業,創新升級“藏文化體驗游”,打造“最美318線”,推出“冬游西藏”等。截至2020年,西藏農牧民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參與鄉村旅游就業8.6萬人(次),年人均增收4300余元。發展文化產業,扶持傳統文化的市場化開發,唐卡、塑像及傳統手工技藝如紡織、服飾、家居裝飾等供需兩旺,已形成頗具規模的新興產業。建成各級各類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產值超過60億元,年均增長率15%。2016年以來,西藏累計整合涉農資金753.8億元用于脫貧攻堅,實施產業扶貧項目3037個,直接帶動23.8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脫貧,發放貼息貸款647.68億元、小額信貸63.32億元,為產業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2008年以來,累計下達資金36.18億元,支持西藏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等4類重點對象39.97萬戶,通過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告別了破舊的夯土房、石砌房等危房,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安全房。對于部分鰥寡孤獨等無力改造住房的特困群眾,通過統建農村集體公租房、修繕加固現有閑置公房等方式,兜底解決其住房安全問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施易地搬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西藏的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藏北高海拔牧區、南部邊境地區和藏東橫斷山區等海拔高條件差、遠離腹心市場的地區,易地搬遷成為擺脫貧困的合理選擇。2016年以來,西藏加大了以扶貧脫貧為目標的易地搬遷力度,截至2020年,在海拔較低、適宜生產生活的地區建成了964個易地扶貧搬遷區(點),26.6萬人自愿搬遷。全區產業扶貧資金的5%用于安置點產業發展,確保每個搬遷戶至少“一戶一人”就業,實現了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堅持扶貧先扶志扶智,培育內生動力。堅持教育經費向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傾斜政策,幫助貧困地區改善辦學條件。西藏已全面建成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資助體系,資助政策達40項,資助范圍實現各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目前,教育“三包”經費標準提高到年生均4200元,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失輟學生動態清零。推動高校面向農牧區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招生。落實“三免一補”政策,“十三五”期間累計資助在校貧困大學生4.67萬人次。結合市場需求和貧困群眾意愿,開展建筑、生活服務、食品加工、汽車維修、護理、手工藝等職業技術教育,為貧困人口提供相對穩定和報酬更高的就業機會。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實現兜底保障。西藏對11.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實現應保盡保,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年10164元和4713元,農村分散供養和城鄉集中供養的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年7070元、13213元;臨時救助平均水平提高至4334元/人次。在74個國家級貧困縣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改善6至24月齡兒童營養狀況。

實施“強基惠民”工程,創新結對幫扶措施。2012年至2020年,連續9批選派干部19.33萬余人次開展駐村幫扶。各級干部與所有貧困縣、鄉、村、建檔立卡戶結對幫扶,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貧困戶轉移就業、貧困家庭大學生就業等提供一對一幫助。

——興邊富民大力推進

西藏邊境線長達4000多公里,多數地方生產生活條件十分惡劣,貧困發生率高,興邊富民一直為各級政府所重視。在黨中央的關懷下,邊境地區投入逐年增加。特別是2012年以來,邊境縣、鄉、村充分享受到國家更加優惠的政策,水、電、路、居等人民生活急需的基礎設施加大了建設力度。2017年西藏發布《西藏自治區邊境地區小康村建設規劃(2017-2020年)》,主要目標是改善邊民的住房條件和邊境村莊的“水電路訊網、教科文衛保”以及產業建設。截至2020年底,邊境一、二線行政村公路通達通暢,主電網延伸到全部邊境鄉(鎮),實現村村通郵,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得到保障。邊境村莊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各類產業蓬勃發展,邊民生產生活水平明顯提升。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西藏 發展 解放 和平 中國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男男 | 永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国语高清在线网址 | 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 一级a一片久久久精品网络 久久国产精品系列 | 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