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公益從業者:窘境之中的堅守 收入保障水平不容樂觀
政策優化仍是關鍵
面對這樣的一種現狀,如何去改變公益人收入保障過低的現象?
報告就此建議,應該提升公益機構與公益從業者對保障的認識,提供合理的人員經費應成為公益行為資助時的基本規則。
這一點聽起來似乎很難,但只要公益組織真正去積極行動和嘗試,或許并不會像想象中的那么難。讓北京春苗兒童救助基金會秘書長崔瀾馨值得驕傲的是,春苗的全部139名員工,除了享有社會保險外,還全部購買了公益性質的商業險。“139名員工,沒有一個落下的,全買了。”崔瀾馨說。
“一開始其實挺糾結的,到底買不買?是給所有的員工都買,還是先買一部分?”最后崔瀾馨決定全部上保險,相關經費不足,她就自己個人先墊付,“然后再去籌款沖賬。”
事實上,社會公眾的態度也在慢慢轉變。到后來,崔瀾馨和一些捐贈人就公益人的保障問題詳細溝通后,已經開始有捐贈人對春苗基金會的員工薪酬進行專項捐贈。
與此同時,公益圈也在積極努力,與企業合作推出針對公益人的專屬保險產品。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的益寶計劃于2014年11月1日正式啟動,通過與商業公司合作的方式,訂制開發公益保險產品,旨在為公益從業者提供價格低、方便可及、保障范圍較全面的保險產品與服務,推動中國公益從業者獲得更好的醫療保障與服務。
但在周玲看來,推動政策的優化,仍是促成改變公益從業者低保障水平的關鍵支撐。例如公益組織行政支出經費不得超過總支出10%的規定,對于資金規模較小的公益組織,以及提供專業的人員服務
的公益組織而言,影響尤甚。
“雖然目前行業內已經出現了各種解決方案和變通之道,但政策的優化,不但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對于社會各界理性認識、正確衡量公益從業者服務的價值和公益從業者權益,也將有著積極的意義。”周玲說。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公益從業者 窘境 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