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遲福林:新型開放大國的選擇
編者按:進入發展新階段,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轉型發展中的問題更需要在擴大開放的條件下解決。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形勢,如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進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如何以開放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形成自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動力,成為當下洞察和判斷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的重大課題。9月10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在京發布2019改革研究報告《新型開放大國——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中國選擇》,現將該報告總論摘要刊發如下,以饗讀者。
作者: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遲福林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從打開國門到全方位開放;從制造業領域為主的開放到服務貿易領域為重點的開放;從貨物和服務為重點的開放到制度性、結構性開放;從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到經濟全球化的推動者,走出了一條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型開放大國之路。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作為新型開放大國的中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第一,堅持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時代目標,主張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完善全球治理,以攜手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第二,以維護經濟全球化為重要使命,主張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第三,以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為基本原則,妥善處理中美關系,主張立足長期重塑合作共贏的大國關系;第四,以推進“一帶一路”為重要載體,主張通過平等協商協作實現互利共贏,構建全球互聯互通的伙伴關系。作為新型開放大國,中國以深化自身改革開放為重要基礎,進一步將本國的發展與世界各國的發展相融合。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將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帶來更加進步繁榮的中國和世界。
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新型開放大國,中國以何種方式影響世界,世界如何客觀看待中國,成為國際國內廣泛關注的重大問題。面對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挑戰,中國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加快推出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不停步,“堅持走開放融通、互利共贏之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我國主動開放、擴大開放,將贏得與世界共同發展、融合發展的未來。
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釋放了巨大的發展潛能,改變了我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當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無論從綜合國力看,還是從國際影響力看,都達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新高度。作為新型開放大國,中國通過更高水平開放使全球分享自身經濟轉型與改革發展成果。
開始成為世界大市場。作為新型開放大國,中國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在促進和引領全球自由貿易進程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近幾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保持在30%左右;成為全球自由貿易進程的重要推動者?!?017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超過1.8萬億美元,在全球排名躍升至第二位,較上年提升了四位;成為增加全球就業的重要貢獻者。
從貨物貿易為主逐步向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開放轉型。適應全球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大趨勢,近年來,我國出臺一系列服務貿易開放舉措,加快服務業市場開放。近兩年,我國服務貿易對全球服務貿易增長貢獻率達到25%左右。由此,不僅適應國內居民日益增長的服務型消費需求,而且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做出重要貢獻。第一,中國成為推動全球數字革命的領先者之一。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增長20.9%,占GDP比重為34.8%。第二,中國服務貿易增長潛力巨大。我國服務貿易平均增速高于全球,2018年服務進出口額達到5.2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5%,已連續5年位居世界第二。如果服務貿易潛力充分釋放,到2030年,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服務進口國,占全球服務進口總額的13.4%,約為目前的3倍。
從一般性市場開放向制度性、結構性開放深化。制度是各類行為的規范。所謂“制度性開放”,其重點是公開市場、公平競爭,對標國際規則,建立并完善以公開、規范為主要標志的開放型經濟體系。結構是各種要素相互關聯的方式。所謂“結構性開放”,其重點是開放領域與范圍的擴大,即從一般制造業領域向以金融等為重點的服務業領域的開放。制度性、結構性開放的重要目標是建立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一方面,中國從“世界工廠”走向“世界市場”,主動與世界經貿規則對接。另一方面,按照公開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知識產權保護、產業政策、政府補貼、環保標準等與世界經貿規則的對接,成為我國以擴大開放倒逼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務。
主動融入世界的開放觀
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與科技革命進程加快,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各國的發展聯系日益緊密、共同需求日益增加。適應這個大趨勢,中國主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建設人類共同的“未來社區”。
堅持融合發展,共同發展?!耙粋€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近些年,中國在擴大自身開放的同時,積極主動推動各國的共同發展。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主張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為引領,以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為依托、以產能合作為重點,構建全球互聯互通的伙伴關系。面對氣候變化等共同挑戰,中國堅持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相統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堅定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更多是作為適應者、參與者融入經濟全球化;今天,中國正在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者。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成為全球自由貿易進程的堅定維護者、推動者。
堅定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面對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中國堅定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當前,一系列“本國優先”的貿易保護政策嚴重威脅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2019年,全球新增不利貿易干預數量達388項,是2009年的30倍;2018年,全球新增貿易限制政策占新增貿易政策的34%,比上一年大幅提升了10個百分點。在此背景下,堅定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不僅是中國擴大開放的重要目標,也是新型開放大國的全球責任。
主張平等參與、共治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雖然現有國際經濟治理體系并不完善,需要加以改革,但推倒重來、另起爐灶不僅將破壞現有的國際經濟秩序,還將破壞世界的和平穩定。作為新型開放大國,中國捍衛以聯合國為核心、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體系。在這個重要前提下,改革現有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目前,世界經濟增量部分有80%來自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全球治理地位的實際改善有限,在全球經濟治理中話語權不足。這就需要以提升代表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為目標,加快推動世貿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經濟治理機制的改革。
重塑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未來10年將是中美關系的關鍵時期。中美關系的妥善處理需要立足長期,以多邊主義為基礎,避免陷入戰略誤區,避免零和博弈,更要避免陷入冷戰與對抗。重塑合作共贏的大國關系,需要雙方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妥善處理經貿摩擦;需要雙方把握趨勢,以維護世界穩定發展的大局為重,處理好雙邊關系;需要雙方基于長遠的共同利益,解決好雙方競爭與合作中的矛盾與沖突。美國商會等機構發布的報告預測,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2019年及未來4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不打貿易戰的基準情景每年要少增長640億~910億美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總額的0.3%~0.5%;如果美國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征收25%關稅,未來10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將累計少增長1萬億美元。當前,在兩國經濟體量差距有所縮小的情況下,出現競爭加大的態勢是不可避免的。但中美更應當看到雙方互補性和合作共贏的空間和潛力巨大,盡快形成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
開放是最大的改革
進入發展新階段,我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轉型發展中的問題更需要在擴大開放的條件下解決。作為新型開放大國,開放牽動影響全局、開放與改革直接融合、開放倒逼改革的時代特征十分突出。為此,要以開放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形成自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動力。
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競爭是現代市場經濟的本質,競爭政策在經濟政策中發揮基礎作用是高水平市場經濟的重要標志。當前,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有利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的關鍵與重點。例如,加強與國際經貿規則對接,關鍵是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創造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從實踐看,靠政府扶持和政府補貼發展起來的產業難以形成較強的競爭力。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就是要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之間的公平競爭,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發企業家精神,在此基礎上形成開放創新的新格局。
實現經濟活動由地方政府間競爭向企業主體間競爭的轉變。當前,地方政府間的某些競爭仍然存在,并成為影響企業主體公平競爭的重要因素。從現實看,不同市場主體在競爭中仍然存在著某些事實上不平等甚至嚴重不平等的問題。這就需要按照競爭中性原則,改變某些不平等的政策與規定,使各類企業平等獲得資源要素;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同時,建立完善產權保護的相關制度,以穩定企業預期,激發企業家精神和創新活力;以“管資本”為主建立國有資本管理新體制,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實質性突破;推進地方政府簡政放權,廢除經濟領域不合時宜的行政審批和行政管制,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實現經濟政策由產業政策為導向向競爭政策為基礎的轉變。產業政策對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功不可沒,問題在于,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某些產業政策帶來抑制創新及不公平競爭等負面效應日漸顯現。例如,2019年一季度商服用地價格是工業的9.1倍。服務業用地成本大幅高于工業用地成本,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進程。再比如,“去產能”過程中某些地方采取強制清除、限制開工等行政性手段,“有保有壓”的選擇性、差異性特征明顯。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就是要把產業政策建立在競爭政策基礎上,慎用、少用以行政手段為主的產業政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的手段。由此,為建立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創造有利條件。
實現市場監管的重點由一般市場行為監管向公平競爭審查的轉變?,F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監管是實現公平競爭的重要手段。當前,市場監管領域的改革仍處于探索階段,監管盲區、監管缺位及監管過度等問題仍然存在。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需要把市場監管轉型作為重中之重。為此,適應服務型經濟以及服務型消費快速增長的新趨勢,要實現市場監管的主要對象要由商品為主向服務為主過渡。例如,參照國際先進經驗優化監管標準體系,加快形成數字經濟領域的監管體系,盡快在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食品、藥品、金融等服務業領域實現監管標準、行業標準與國際接軌。此外,強化市場監管機構對經濟政策的公平競爭審查,建立對各類政策、各級政府進行專門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開放 中國 經濟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