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尚福林:出走半生,歸來仍年輕
尚福林簡介: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金融學博士。歷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副行長,中國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一屆委員,中國農業銀行行長,中國證監會主席、黨委書記,中國銀監會主席、黨委書記,中共第十六屆候補委員,第十七、十八屆中央委員。
5月,北京,晴暖干燥,楊絮飛舞,紛紛透過了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樓的落地窗。
兩個半小時的訪談,只喝了一口水,67歲的尚福林顯得神采奕奕。記得中國金融監管界的一位前輩曾經說過,真正想做事情的人,都要給自己的年齡打八折,而尚福林給人的感覺是,不管歲月如何打磨,他年輕依舊。
“飛來的尚福林”
1993年,坐標東北,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正帶領相關部門,為解決東北出現的“三角債”問題商量對策,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42歲的尚福林也在參會名單之列。
“人家都是坐火車過去的,我因為其他工作占了時間,只能坐飛機去。”尚福林的這個決定,為自己贏得了一個稱號,參會者從此叫他“飛來的尚福林”,而據當時在場人士透露,這句話還飽含著朱镕基對于尚福林的夸贊、認可和期許。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金融市場有兩大戰役要打。一個是清理“三角債”,另一個是治理“金融三亂”,也就是亂集資、亂批設金融機構和亂辦金融業務。
回憶起那次清理“三角債”,尚福林說,事情的根源,在于當時國家以擴大投資來拉動地方經濟,在中央出資的同時,需要地方上也拿出配套資金。結果中央的錢到位了,地方上的錢沒到位,就導致拖欠了供應商、建筑商的錢,形成了債務鏈。“這些情況都是過去沒碰到的,要根據中國國情去辦。當時朱镕基同志就提出,從清理固定資產投資缺口入手,從源頭注入,防止中間跑冒滴漏,編成債務鏈,該還誰還誰。我參與研究和編了這套辦法,供領導決策。”
“金融三亂”的問題似乎更麻煩。
發展是硬道理,要發展經濟就需要錢,所以當時各地都在找錢,金融也積極支持發展經濟,但當時中央銀行對貸款有限額,很多人就想著如何能繞開限額,亂設了一些機構。1990年開始搞證券市場和信托業,當時搞證券別人也不懂,主要由做銀行業務的人來做,但搞間接融資的人,干了直接融資的活兒,認知上有偏差,出問題或許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那種背景下,必須治理‘金融三亂’!”尚福林這樣說。
“飛來的尚福林”是軍人出身。
四年部隊生活,練就了尚福林和戰友們守土有責、不怕吃苦、做事雷厲風行的品質,同時也更深刻理解了為人民服務宗旨的使命含義,這為日后他總能站在存款人及投資者角度思考問題,種下了一粒種子。
1973年轉業復員,尚福林趕上了中國人民銀行來招人,由此進入人民銀行北京市櫻桃園分理處工作。
零背景,零基礎,但機遇偏愛勤奮敢為的人。
“當時甚至不太清楚銀行是干什么的,連會計這門基本功還是到了銀行之后現學的。后來就抓住組織上給的學習機會,參加各種培訓班,學習政治理論,學習業務知識。”由于各方面表現出色,幾乎沒過太長時間,尚福林就當上了分理處的書記兼主任。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在記憶中總是濃墨重彩的。尚福林至今記得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當時作為分理處的副書記,他和大家一起抗震救災,搭地震棚,因為大家人心齊、勁頭大、任務完成出色,分理處評上了北京市抗震救災先進單位。
恢復高考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尚福林亦如是。
“之所以決定考大學,是確實覺得在工作中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干了幾年金融實務工作的尚福林,著手準備報考金融專業。
1978冬,尚福林圓夢大學,被北京財貿學院(即現在的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專業錄取。緣分,抑或偶遇,四年后的畢業季,他再次趕上了人民銀行總行來學校招人,因為四年較為扎實的理論學習成績單,也因為曾經較為出色的實際工作成績單,人民銀行相中了這位軍人出身、經過基層歷練的穩重學子。
再次獲得人民銀行系統工作機會的尚福林,被分到一個頗具時代特色的部門——總行計劃司。沒過兩年,也就是1984年,人民銀行改革大幕拉開,尚福林的事業坐標也一步步由基層工作者,轉向了以問題為導向的監管者,很多人說他是“拆彈專家”,因為他的從業軌跡,與中國金融業遇到的幾次“大麻煩”休戚相關。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尚福林 金融 銀行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