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中國制造”正“重塑”全球價值鏈
當地時間2017年4月3日,美國波士頓市政廣場,一輛由中國中車制造的波士頓橙線地鐵列車吸引大批民眾駐足。這是“中車制造”首次和其未來乘客見面。
這是在中車長客客車制造中心裝配一車間拍攝的波士頓地鐵列車 四川日報圖
從轉向架的找平、齒輪螺釘的組裝咬合,到耐寒耐高溫技術、系統集成控制的突破,一輛列車的創新不止萬千。近半年,中車就先后在波士頓、洛杉磯獲得184輛地鐵列車訂單。
近年來,“中國制造”在前沿領域創新持續加快,一大批成果填補了國際空白,并“重塑”全球價值鏈條、引領世界產業格局。
不止這些。
華為在全球率先推出高溫長壽命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可以將鋰離子電池上限使用溫度提高10℃,使用壽命提至2倍;用國產CPU的“神威·太湖之光”成為世界首臺運算速度超過每秒十億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量子點電視、OLED電視等新技術產品加速涌現……
過去數十年間,經濟全球化喜憂參半。在世界貿易總額、各國間對外投資、跨國公司數量增長的同時,世界經濟面臨發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嚴峻挑戰。而十余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在提升自身核心技術、品牌效益、向全球價值鏈上端攀升的同時,也深度整合全球資源,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新動能。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1701億美元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從海外并購到綠地投資,中國企業“出海”涉及的領域從資源、能源到家電、智能裝備、高端制造及文化娛樂,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外溢紅利。
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游將達到7億人次。這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市場、更充足資本、更豐富產品、更寶貴合作契機。
中國,正從過去較為被動地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變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價值鏈重塑。
比如,在服務外包領域,中國發展服務外包最初從承接跨國公司的代碼編寫、軟件測試等非核心業務起步,已逐步向IT咨詢、數據分析、研發設計等高附加值業務拓展,不斷邁向高附加值業務。目前,中國新興服務出口的70%是通過承接全球服務外包特別是生產性服務外包實現的。而且,離岸服務外包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從不到1%攀升到33%,穩居全球第二位。經過10年發展,服務外包內涵和外延發生了重大變化,已成為提升中國全球價值鏈地位的重要力量。
如今,經濟全球化站在了十字路口。美國趨勢經濟學家杰里米·里夫金認為,新一輪全球變革需要大量基礎設施、交通物流和數字化網絡建設,這個過程難以通過跨國公司的一己之力實現,國家力量正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廣泛的經濟、社會效益和國際影響令其成為推進全球經濟走向互聯互通的頂級國際倡議。
自2013年以來,中國已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超過500億美元,與沿線國家建設了56個經貿合作區,為相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在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研究系資深研究員馬丁·雅看來,中國在未來幾十年中將成為驅動全球經濟轉型和價值重塑的重要力量。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全球 中國 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