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透過磚硯學歷史· 會稽秦磚漢瓦硯品鑒

2017年05月31日 11:26 | 作者:張笑榮 | 來源:美術報
分享到: 

這些古磚所用泥土經精心淘洗,用澄泥法造磚瓦,始于秦漢,興于三國,歷經兩晉南北朝,連綿不絕。秦漢時期,帝王大興土木,所用磚瓦,由官府督辦,專門加工燒造。采用澄泥工藝所制,燒制出的磚質地堅密細潤,宜于雕刻,是制硯的好材料。魏晉南北朝制作的磚瓦更加精細,如三國時魏國曹操建造銅雀臺,所用磚瓦、土料經過澄濾,加拌胡桃油、黃丹、鉛、錫等添加劑燒制,質地非常致密,堅實如鐵,不易破裂。用之為硯,細膩光潔,不滲水,發墨好,勝于當時陶硯。唐宋時期,秦磚、漢磚、晉磚大量出土,文人雅士看到這些磚塊古意盎然,堅細耐磨又取材方便,稍加雕琢,即成佳硯,于是磚硯開始出現。清中晚期直至民國初年,金石考據之風盛行,許多文人對與銅器銘文、石刻文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古磚銘文情有獨鐘。文人雅士不惜重金搜購,磨刻成硯,竟成風氣。如阮元、張廷濟各蓄漢晉八磚,即以之名其齋館曰“八磚吟館”、“八磚精舍”。近代書畫大師吳昌碩十分喜歡磚硯,其書齋收藏磚硯甚多,曾作詩曰:“缶廬長物唯磚硯,古隸分明宜子孫。賣字年來生計拙,商量改作水仙盆。”

漢 吉語歲崇高提梁卣古磚硯

漢 吉語歲崇高提梁卣古磚硯

民國時期世稱海內藏硯第一人的徐世昌,八方收集古磚硯,還雇請硯工,將其所藏古磚瓦琢為硯臺。乾隆帝《西清硯譜》將古磚瓦硯列為硯林精品。卷一列的是漢瓦硯,卷二列的就是漢磚硯,共四方。磚硯刻銘后具有更豐富的人文內涵,可以反映文化追求和藝術修養,書畫金石家都樂于此道。

去年由紹興金石博物館舉辦的“會稽甓社《古質今研——古磚硯、詩詞題跋展》”上,一枚紀年為“大同十一年”的磚硯驚艷亮相,其古磚硯收藏鑒賞被推上一個新的高潮。和它同模的磚硯,魯迅也曾有收藏,據魯迅日記記載,1924年,正在編寫紹興地區古磚拓本集《越中專錄》的魯迅先生,因與弟弟周作人夫婦發生矛盾,被迫移居別處。6月11日下午他回到舊宅取書及物品時,受到周作人和其妻的謾罵毆打,緊急中“止攜大同十一年者一枚出”。 現在作為國家一級文物,保存于北京魯迅紀念館。

這枚“大同十一年”同模磚也收集自嵊州,在百年后的紹興,同出一枚和大文豪魯迅珍愛的寶物,這豈非一段金石奇緣哉!

莊子曰:“道在瓦甓”。紹興金石博物館下屬的會稽甓社成立于2011年,是民政局批準的國內首家金石磚瓦研究學術團體。它一直致力于金石瓦甓文化的收藏、研究、傳承與弘揚。其會稽甓社藏制古磚硯,比照清乾嘉、民國之佳品,研參諸家硯譜,追師阮元、端方、張廷濟、吳昌碩、陸增祥、周作人等名賢巨匠所遺精品磚硯,禪精竭慮,由西泠印社名家把關,匯集蘇杭制硯名家精選名貴古磚瓦之名品,手工精鏤硯池而成,得“紀年書法、傳承有緒、發墨細膩、案頭雅玩”十六字真意。無論在古時還是當代,古磚硯都引得書畫名家、文人雅士們愛不釋手,謂之為良田佳器。其硯側之硯銘,尤為歷代書壇諸名豪大家們所極致發揮,藏家得之,往往奉為至寶,獲超一流之青睞。

如今,會稽金石博物館共收藏歷代古磚瓦數萬品,秦磚漢瓦制硯幾千余方。博物館秉承創社時之宗旨“繼承傳統,創新未來”,旨在發展、傳播、弘揚我國硯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文化公益事業,振奮民族精神,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和統一大業做貢獻,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略進微薄之力。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會稽金石博物館館長,會稽甓社社長)

編輯:楊嵐

1 2

關鍵詞:磚硯 古磚 透過磚硯學歷史 會稽秦磚漢瓦硯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色另类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网 | 日本欧美大码aⅴ在线播放 在线免费播放AV片 亚洲欧美综合香蕉 | 日韩精在线播放 | 婷婷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受辱视频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