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很黨派 很黨派

論古代工匠精神的價值內涵

2016年11月21日 13:51 | 作者:曾美海 羅同昱 | 來源:民建中央網站
分享到: 

一、 對職業的熱愛與專注

常規而言,任何高超手藝的獲得都基于一個前提,即對職業的熱愛。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學習的最低層次,是知道是怎么回事,懂得應該學、如何學,用理智控制行動。這種學習方式可以達到一定目的,但往往缺乏情感的認同,弄得身心疲憊。“好之者”則不同,因為喜愛,所以義無反顧,樂此不疲,學習不會點到為止,而是在問題的誘惑下層層深入鉆研,往往有豐碩的成果。學習的最高境界自然是“樂之者”,由學習而帶來快樂和滿足,產生了幸福感,并進一步推動學習的深入。如此循環往復,不斷有新的樂趣和新的境界。這就是職業快感。工匠精神的首要表現,就是這種職業的幸福感和滿足感。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如果沒有熱愛,工作便只是飯碗而已,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定然難以取得大成就。

我國古代的工匠主要分為兩種,即官匠和民匠。官匠的勞動屬于義務性質,長年累月地為官府服役,卻是沒有報酬的。直到唐中葉以后,無償應役的工匠才日益減少。直到清代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匠籍制度被廢除,官匠和民匠的區別才不復存在。由于官匠勞動具有強制性,有時甚至自己還要貼錢(如明代要求工匠應役時自籌路費),而且工匠的地位世襲,不準遷移。因此,他們對待職業多是無可奈何的應付,幾乎沒有職業幸福感。民匠則不同,盡管職業卑賤,但他們不僅有人身自由,而且可以獲得一定報酬,在民間經濟領域十分活躍。這部分工匠最容易知足,從而產生幸福感。如明代徐一夔《織工對》中的工匠,就屬于這種情況:

“于僦居錢塘之相安里。有饒于財者,率居工以織。每夜至二鼓,一唱眾和,其聲歡然,蓋織工也。……旦過其處,見老屋將壓。杼機四五具,南北向列。工十數人,手提足蹴,皆蒼然無神色。進工,問之曰:‘以余觀若所為,其中勞也甚矣。而樂,何也?’工對曰:‘此在人心。心茍無貪,雖貧,樂也;茍貪,雖日進千金,只戚戚爾。吾業雖賤,日傭為錢二百緡,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養吾父母妻子。雖食無甘美,而亦不甚饑寒。于自度以為常,以故無他思。于凡織作咸極精致,為時所尚,故主之聚易以售,而傭之直亦易以入,所圖如此。是以發乎性情,出口而成聲,同然而一音,不自知其為勞也。”[3]

這里所寫的織工顯然是民匠。他們的工作有以下特點:工廠規模不大,只有十多個工人;環境很糟糕,在一間隨時都可能倒塌的老屋里工作;勞動強度大,每晚都要干到二更時分才能休息。勞動報酬也不高,只能勉強養家糊口,不甚饑寒而已。這樣的職業在常人看來,有什么值得高興的呢,然而他們卻“一唱眾和,其聲歡然”。就其原因,就是他們從辛苦的勞動中獲得了職業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是一種心理體驗。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的“織作咸極精致,為時所尚”。在艱苦的環境中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即便是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但誰能說這不是一種工匠精神!難怪徐一夔感嘆道:“工,知足者也”。

這樣的工匠并非特例。《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中也專門寫過一個市井“奇人”。此人是做裁縫的,姓荊名元,五十多歲。這可不是一個普通的裁縫,他每天工作結束后,剩下的時間就彈琴、寫字,甚至作詩。朋友們都不太理解,問他:“你既要做雅人,為什么還要做你這貴行?何不同些學校里的人相與相與?”他道:“我也不是要做雅人,也只為性情相近,故此時常學學。至于我們這個賤行,是祖父遺留下來的,難道讀書識字,做了裁縫就玷污了不成……而今每日尋得六七分銀子,吃飽了飯,要彈琴,要寫字,諸事都由得我,又不貪圖人的富貴,又不伺候人的顏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快活?”這種不因職業“卑賤”而不快活的工匠,才能輕裝上陣,最終成為優秀的匠人。

編輯:韓靜

關鍵詞:工匠 精神 古代 品牌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小说 | 午夜福利免费区久久 | 日韩专区欧美精品 | 亚洲欧美另类日韩综合 | 亚洲网站自偷自拍另类 | 在线视频激情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