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記·工作記·工作
趙燕民:深入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建設 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政協協商民主作出了戰略部署,深圳市政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精神,積極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和實踐創新,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規范和完善政協協商形式
提升全會協商的質量。政協全會是政協協商的最高層次。今年深圳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期間,黨政主要領導四次出席會議聽取委員意見。對會議期間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建議,配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匯總形成168條具體建議,當天整理、當天分辦,限時辦理,及時反饋。全會協商形成了黨政主要領導積極回應、督查部門主動跟蹤督辦、職能部門逐條落實的良好格局。
強化專題協商的效果。2015年結合重點提案、重大視察召開了6場專題協商會,今年還將舉辦6場專題協商會。我們注重發揮深圳政協的獨特優勢,2015年圍繞“十三五”深港澳共創新優勢,首次在香港組織召開座談會,就深港澳合作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市政府主要領導到會聽取意見,取得良好效果。
不斷完善界別協商和對口協商。建立界別活動的組織協調機構和界別召集人制度,明確了界別組成,組建27個界別活動小組,指定界別活動召集人,使界別工作更加經常化、規范化。完善專門委員會對口聯系市直部門的機制,組織委員不定期走訪對口部門,就專項工作開展協商。
提高提案辦理協商的成效。制定市政協加強和改進提案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提高提案工作質量。強化提案辦理協商,多次召開提案交辦會、提案辦理協商會,對落實承辦責任、提升辦理質量等開展協商。
創新政協協商工作平臺
創辦“委員議事廳”,增強協商的廣泛性。突破傳統的閉門協商方式,創辦社會各方參與的協商平臺——“委員議事廳”。每月第三周周末在深圳中心書城的階梯廣場上舉辦,政協委員與政府部門代表、專家學者和普通市民平等地協商討論,使政協協商向黨委政府開放、向社會各界開放。
創設“委員社區講堂”,踐行協商為民。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創設了政協委員深入基層、協商為民的新平臺——“委員社區講堂”。政協委員以界別為單位,深入到社區、企業、學校等地方講授知識、傳播文化,強化了政協的界別工作和群眾工作,為政協委員聯系群眾、服務基層搭建了平臺。
創建委員聯系群眾工作平臺,探索開展基層協商。寶安區在各街道設立“政協委員聯絡站”,推進委員進社區活動常態化,定期開展約談走訪、“開放日”以及調研議政、學習交流活動。鹽田區政協設立“社區政協委員工作室”,每季度選擇一個街道或社區召開社區共治協商會,推動解決了一批民生問題。
積極探索網絡議政,拓展協商的渠道。在完善市政協微信公眾號的基礎上,依托專委會建立了多層次多主題微信群,如“委員代表關注交通”微信群針對交通問題及時反映情況和提出建議,拓展了政協協商的渠道。南山區政協運用“互聯網+協商”模式舉辦“e線問法治”活動,突破了委員協商議政的時空限制。
積極探索立法協商。今年初,市政協黨組就立法協商工作向市委提交請示,得到市委的支持和肯定。積極推動市委辦于6月出臺了《關于在市政協開展立法協商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在市政協開展立法協商的內容、程序、工作要求等,為市政協開展立法協商提供了政策支持。今年下半年,將選擇重點領域的1至2件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開展立法協商工作。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趙燕民 政協協商民主建設 人民政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