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全國政協民族地區城鎮化進程中就業問題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全國政協常委、民革青海省委主委馬志偉:
以生態促產業 以產業保就業
目前,我國西部正處于城鎮化進程中,大量農牧民涌入城鎮,給社會治理帶來一系列新挑戰。解決好廣大農牧民訴求,對維護民族地區團結穩定、改善民生、推進新型城鎮化具有重大意義。
以青海為例,由于社會發展水平低、經濟總量小、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鎮規模小、集聚效應弱、就業難度大。總體來看,全省綜合實力弱,發展不平衡。面對新型城鎮化,廣大農牧民處在“四望四盼”的困境中。一是望羊興嘆,盼發展;二是望城興嘆,盼就業;三是望崗興嘆,盼培訓;四是望東興嘆,盼增收。
為此建議:
一、 加快產業發展,破解就業難題。構建促進西部地區城鎮產業發展的規劃、財稅、金融等政策體系。根據國家主體功能區定位,進行資源、環境、人口、產業與城鎮協調發展的頂層設計,開展“多規合一”試點工作。以建設“昆侖國家公園”為契機,積極支持旅游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加大科研教育投入,使青藏高原成為研究高原生態、弘揚生態文明重要基地。
二、 進一步加大中央及東部地區支持的力度。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過程中,加大中央財政對民族地區轉移支付力度,保障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財力;國家協調完善流域上下游之間的幫扶制度,制定相關幫扶政策,加大對口援青工作力度,推動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將就業納入援青工作機制,制定就業援青規劃。
三、 加大支持職業培訓力度,提高就業服務能力。國家繼續加大對青海民族地區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實施多元化的辦學機制,整合資源,加強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促使農牧民轉變就業觀念。支持改善民族地區的創業環境,努力拓寬就業渠道。
四、 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加大生態移民安置力度。從國家層面加快建立“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完善生態移民保障機制。鼓勵發展生態產業,增加生態產品供給,形成以生態促產業,以產業保就業的新型生態保護之路。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民族地區就業問題 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