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最政協
“中國綠卡”需松綁 全國政協委員許琳稱:至今發放不到5000張
中山大學哲學系法籍教授梅謙立就在2013年2月拿到了技術類綠卡。梅謙立早年也在中國求學,2006年至今受聘于中山大學,是最早一批被中國大學納入固定編制的外籍學者。2010年梅謙立就向廣州出入境管理部門提出辦理綠卡的申請,不過申請過程并不順利。
按規定,中國綠卡申請人需要提交本國政府機構開具的無犯罪記錄的證明,梅謙立申請之初便托法國的朋友辦好了這一證明。但由于相關手續的復雜導致申請和審批過程拖延,一年后,中國有關出入境管理部門要求他重新提供一份新的證明。
“我覺得很不合理,我長期不住在法國,何況已經提交了一份,讓我再提交我是不會辦的。”梅謙立向時代周報記者回憶,當時他給有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寫了一封信,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抗議,“信寄出去之后沒有回應,一年后他們就給我發了綠卡。”
奧地利籍學者雷立柏也曾考慮申請中國綠卡,但朋友梅謙立的經歷讓他卻步。雷立柏1995年來到中國,1999年獲得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學位,后在中國社科院任職,2004年以來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是一名掌握包括漢語在內的多種古今語言的學者。
對雷立柏來說,申請中國綠卡的相關手續顯得太麻煩。他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自己并未把家安在中國,而任職的工作單位每年也會代辦工作簽證,因此暫時不想嘗試申請中國綠卡。
“榮譽大過實用”
中國綠卡制度的正式實施始于10年前。
其實早在1985年,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便規定,外國人可以獲得在華長期居留或者永久居留資格。但據報道,從1986到2004年,全國獲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國際友人”只有90多人;同時,另有3000多人獲得了定居資格,其中多為僑民。
2004年8月15日,公安部、外交部發布并實施綠卡審批辦法,規定外國人在華“定居”與“永久居留”統稱“永久居留”,從此對綠卡申請有了一套明確的規定。中國綠卡制度就此誕生。
根據綠卡審批辦法,中國綠卡分投資、技術、親屬團聚和特殊貢獻四大類。除了親屬團聚,每一類綠卡都有較高的要求,非普通人能達到。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獲得一張中國的“永久居留證”更像是一種“榮譽”。第一批獲得中國綠卡的人,大多是經由中國政府挑選的作出“特殊貢獻”的“高級人才”。政府往往還會通過專門的儀式發放綠卡。
比如中國第一張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的獲得者寒春,便是一名核物理專家,是美國參與首批原子彈研究和制造的少數女科學家之一,后來放棄核武研究工作,來中國與丈夫從事農業研究。2004年第一批獲得綠卡的人中,還包括現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員教授的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中國 綠卡 申請 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