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最政協
高考改革,還有多少“坎兒”要過 全國政協委員:鼓勵試點
高考改革,還有多少“坎兒”要過
■異地高考的出發點并不是要解決如何上大學的問題,而是要解決如何上好大學的問題,這可能就不僅僅是教育部門所能解決的了。
■高考作為相對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一舉一動都會成為社會的風向標,以保送、加分等對學生見義勇為行為進行鼓勵,有可能會將學生推向險境。
■司法機關要積極介入,全社會也應該積極來監督,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制度建設要合理科學,這樣才能讓自主招生政策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又有利于更好地為國家選拔人才。
本月7日至9日,全國939萬考生經歷了他們人生中或許是最重要的一次考試———高考。而圍繞高考改革,品德加分是否公平、異地高考門檻何時降低等一系列話題,一直是家長和社會關注的焦點。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原校長、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高考改革是積極有益的嘗試,但由于所牽涉面太廣,改革要盡量做到穩妥有效,循序漸進,實行試點改革與逐步推進相結合。要鼓勵一部分有條件、有意愿的學校先行試點,在這個過程中,即使出現了一些問題也有時間來進行調整。
異地高考難推進優化分配教育資源才是“根”
今年高考,共有28個省份啟動實施異地高考方案,比去年增加l6個;5.6萬名考生在居住地參加了考試,更多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可以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這是高考改革中一個可喜的變化。
但是縱觀各省方案,異地高考在各地的實施條件和限定規則不盡相同、門檻有高有低。比如福建規定,凡在福建高中有3年完整學習經歷的非福建籍考生均可參加高考;黑龍江規定,學生累計讀三年,父母在當地擁有合法職業和合法固定住所,便可在黑龍江參加高考;而北京規定,學生父母必須在京穩定工作并連續繳社保滿6年,隨遷子女就可以在京參加高考,但是只可以報考高職。
“異地高考方案的出臺,可以說讓外地學生家長很不滿,本地學生家長也很不滿,但應當看到,異地高考走出了關鍵一步。走出這一步,比原地踏步強。其實,異地高考的出發點并不是要解決如何上大學的問題,而是要解決如何上好大學的問題,這可能就不僅僅是教育部門所能解決的了。”鐘秉林說。
一些專家也提出,不解決北上廣的異地高考問題,就意味著全國異地高考問題沒有解決。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高慧斌介紹,有兩類地區的異地高考門檻高:一類是北上廣等大城市,數據統計顯示,北京、上海義務教育階段就讀學生中,長期定居卻無戶籍的子女和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占比均超過40%,如何讓在北上廣等大城市生活的孩子享有受到公平教育的權利,是學生家長們最大的訴求。目前大家反映最強烈的是大城市的孩子更容易用比較低的分數考上當地較好的大學,這不得不說是教育不公平的體現。另一類是寧夏、甘肅、海南等偏遠或者少數民族較多的省份,異地高考門檻比較高,原因是前些年大量高考移民的涌入,讓這些地方的招生名額被擠占,當地學生權益受到損害。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理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郭元婕分析,在北上廣這樣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聚集地,考生考入重點高校的機會很大。一旦放開異地高考,在同樣的錄取比例下,隨遷子女將會沖擊當地教育資源的承受力,這是北上廣等大城市的本地學生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郭元婕說,異地高考之所以受關注且難推進,就是因為我國優質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優質高等教育分布不均衡造成的。只有繼續加大偏遠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教育投入,把高校資源不再進一步地聚集在北上廣等大城市,才會慢慢解決這個問題。而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循序漸進地推進。
高慧斌介紹,國家已經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對高等教育資源進行優化分配,讓高考招生更加體現出教育的公平性。異地高考正在嘗試和推進,目前按人口比例確定招生數量的建議也被教育部門采納研究。不過,由于我國人口分布所出現的教育素質不同,這種方案一樣要防止高考移民的出現。
品德加分惹爭議是鼓勵正義還是破壞公平
柳艷兵和易政勇是江西宜春三中的高三學生。
在今年高考前夕的5月3l日,兩人一起在公交車上阻止持刀施暴的歹徒,在自身被砍傷的情況下,勇敢奪下歹徒手中的菜刀,避免了車上其他30多名乘客受到傷害。連日來,因為奪刀救人的壯舉,柳艷兵和易政勇成為20l4年中國“高考季”最矚目的焦點人物。
事件發生后,兩人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好評,教育部、江西省、宜春市分別授予他們多項榮譽稱號。由于傷勢較為嚴重,備考狀態受到影響,在高考前兩天,這兩名同學決定放棄這次考試的機會。
但是很快從江西省教育廳傳來消息,該省教育考試部門已得到教育部的認可,決定為兩位見義勇為同學舉行史上首次“單考單招”,在兩人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單設考場,啟用高考副卷,并根據成績、參考考生志愿,單獨進行錄取。
近兩天,包括清華大學、南昌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十幾所大學也向兩人拋出“橄欖枝”,民政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更通過媒體透露,為了圓兩個孩子當飛行員的夢想,他們愿意讓兩人參加該中心組織的招錄考試,只要身體通過測試,就有可能公派赴美國參加直升機飛行訓練。
見義勇為應該獲得褒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社會上也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認為,柳艷兵和易政勇見義勇為,應該讓他們直接獲得保送重點高校的機會,而不是僅僅給安排一次補考。
“全社會給予兩位見義勇為青年再多的關心和贊許都不為過,各種嘉獎和鼓勵都不嫌多,因為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提升學習成績一樣重要,二者不能偏廢。”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泰山民族中學副校長宋文新這樣說。
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可以給兩位見義勇為青年單獨考試機會,但沒有必要再給予保送、加分等機會,否則既會損害高考的公平性,也會錯誤地引導學生,讓學生見義勇為的行為出發點發生改變。
郭元婕說,“高考作為相對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一舉一動都會成為社會的風向標,以保送、加分等對學生的見義勇為行為進行鼓勵,有可能會將學生推向險境。因為學生首先應該學會自我保護,然后才能去幫助他人。而巨大的高考加分誘惑可能會讓原本力所不及的學生因為見義勇為導致悲劇發生。”
引人注目的是,今年有l3個省在高考加分項目中明確提及“思想品德”和“見義勇為”,一些地區甚至可以加20分之多。北京今年開始增加“品德加分”,高中階段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先進事跡、對社會有較大影響的應屆畢業生(高中階段獲得區、縣級見義勇為榮譽稱號),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
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市二中校長邵喜珍介紹說:“品德評分客觀標準模糊,有些學生品德評分低了,家長就找來了,說我家孩子為什么品德就只能是B,我們比那些得A的差在哪里?”
郭元婕也提出了她的擔憂:“品德加分”如何認定?會不會造成更多更大的不公平?是否會出現更多的權力濫用和招生腐敗?這些都是我們要慎重考量的。她呼吁盡快出臺《考試法》,以確保高考改革的嚴肅性、科學性和原則性。
招考方式多元化注重分類改革更應因材施教
在高考改革中,全面放開自主招生十分必要,但目前絕大多數學生家長并不信任高校自主招生,一些學生家長擔憂會造成“關系戶”和更多不公平現象。
郭元婕說,中國人民大學曝出的蔡榮生案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通過自主招生收受巨額賄賂,幫助一些學生降分甚至低分錄取到人大,這就把自主招生變成了自主腐敗。
“符合學生利益的自主招生,必須是接受社會監督的學生學校雙向選擇。學生在參加自主招生后可以申請不同的大學,這樣充分保障學生自我選擇權的同時,高校還應該把招錄名單及錄取緣由向社會公布,接受監督,這樣才會規避大學在自主招生過程中的違規違法行為。高校之前一直被認為是一片凈土,但越來越多的事件表明,這片凈土正在受到嚴重的污染,司法機關要積極介入,全社會也應該積極來監督,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制度建設要合理科學,這樣才能讓自主招生政策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又有利于更好地為國家選拔人才。”高慧斌說。
邵喜珍則認為,選拔方式的多樣化很重要,英語考試的社會化嘗試便是手段之一。教育部今年就明確提出高考英語科目“一年多考”的改革辦法,如今已經有多個省份試點推進,將高考英語從統一的一年一考變成一年多考制,將“一考定終身”變成“多考取最高值來定成績”,這種做法將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減少他們的考試焦慮和發揮失常的可能。
另外,高校分類改革也顯得較為迫切。今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要求建立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打通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
“不得不說,近些年出現的高校招不滿學生,大學畢業生‘畢業即失業’是我們教育體制面臨的很大的困境,這主要是前些年研究型大學大面積擴招造成的,這種現象在國外也出現過,我們把它稱之為‘過度教育’。”高慧斌介紹。
從事多年職業教育的宋文新對記者說:“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多樣化的,教育不可能把所有學生都培養成金字塔塔尖的人才。高考在現階段還是人才培養的指揮棒,教育出現的結構性和制度性矛盾一定要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實用性專業型人才的缺乏和理論性研究型人才的飽和,都是高考錄取方式導向出現偏差造成的。所以,一定要通過招考方式的多樣化,來實現真正的人才分類均衡培養。”
對于高考改革,郭元婕提到:“不管是品德加分、異地高考還是教育類型結構調整,都是在追求公平的大前提下,盡量提高效率。其實自主辦學的嘗試應該更多,把更多的自主權交給高校,把更好的培養訴求還給學生,把更多的監督制約留給社會,才能讓教育體制更加完善。現階段,高考還是要重視公平,但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高考改革將朝向兼顧公平和效率的方向、優化人才選拔培養機制的方向、因材施教和人才分類培養的方向努力。”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高考 學生 改革 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