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協商
農轉人口或納入公積金覆蓋范圍 廣東省政協建言
農轉人口或納入公積金覆蓋范圍
提要:昨日,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向省政協十一屆六次常委會議匯報時透露,廣東將于2014年底前正式出臺一攬子解決異地務工人員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政策措施。
截至2013年底,廣東異地務工人員總數約2700萬人,廣東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人均成本包括一次性成本13.41萬元,每年公共服務成本6581元。省政協調研組的報告指出,現行財政體制下,涉及醫療、義務教育、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的資金經費按戶籍人口劃撥,財權與事權不匹配給流入地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
昨日,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向省政協十一屆六次常委會議匯報時透露,廣東將于2014年底前正式出臺一攬子解決異地務工人員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政策措施。未來將提高異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讀公辦學校比例,公辦學位不足的地方或向符合條件的民辦學校購買義務教育服務。同時,將把農業轉移人口也納入城鎮住房保障和公積金覆蓋范圍。
關鍵詞:公共服務共享
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待解決 重點院校錄取率全國墊底
省政協調研組在調查報告提出,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是農業轉移人口首要關注的問題。珠三角9市中,廣州、深圳、東莞、中山4市非廣東籍學生在公辦學校就讀的比例低于50%。從全省來看,208萬非戶籍學生入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也僅占52.4%。
經有關部門初步測算,在廣東就讀初高中的外省籍隨遷子女在校生人數幾年內將會增加100多萬人,這就意味著至少增加幾百所2000人規模的中學。僅以土地壓力為例,解決外省籍隨遷子女就讀初中、高中學校,需新征土地數萬畝之多。
另外,隨著異地高考的逐步放開,外來人口大省廣東重本高校錄取率持續墊底,2013年一本院校計劃錄取率5.39%,低于全國10.13%的平均水平,排倒數第5位,其中中央部屬院校計劃錄取率排全國倒數第1位。
徐少華回應
提高隨遷子女讀公辦比例 產業園區建宿舍型公租房
徐少華透露,廣東將對近年來出臺的異地務工人員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相關政策進行全面梳理,提出一攬子異地務工人員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政策措施,并于2014年年底前正式出臺實施相關工作方案以及具體辦法。
初步考慮,要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全覆蓋,逐步將異地務工人員及其隨遷家屬納入城鎮教育、醫療、文化、主任、社會保證服務體系。提高異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的比例,鼓勵公辦學位供給不足的地方向符合條件的民辦學校購買義務教育服務。
徐少華表示,下一步還將逐步放開健康教育、疾病防控、預防接種等公共服務項目的戶籍限制,鼓勵農業轉移就業人口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現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省內省際順暢轉移接續和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間的順暢銜接。
另外,將建立不分戶籍、不分經濟類型和用工形式的失業保險制度。把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鎮住房保障和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采用公租房、租賃補貼等多種方式改善異地務工人員居住條件,在異地務工人員較多的產業園區集中配套建設單元型或宿舍型公租房。并將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結合起來,探索將經過整治的城中村住宅規范化納入住房保障體系。
關鍵詞:成本分擔機制
農轉居人均成本需13.41萬元
要容納更多的城市人口,地方政府勢必承擔更多的公共財政支出。省政協調研組在其調查報告中指出,現行財政體制下,涉及醫療、義務教育、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的資金經費按戶籍人口劃撥,流出地政府對農來轉移人口的公共服務經費卻沒有隨之流轉,財權與事權不匹配給流入地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
徐少華透露,截至2013年底,廣東異地務工人員總數約2700萬人。其中省內1040萬人,省外1660萬人。據測算,廣東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人均成本,主要包括一次性成本13.41萬元,以及每年公共服務成本6581元。“這既有資金支出的實際壓力,又有建立分擔機制的調整壓力。”徐少華說。
委員建議
財政撥款爭取“錢隨人走”
省政協調研組建議,鼓勵支持市、縣(區)政府接納農業轉移人口外,應改變主要以戶籍人口為依據的資金經費劃撥方式,加大以常住人口劃撥經費系數比例,提高省級財政統籌和轉移支付力度。
由于隨遷子女教育問題已成為農業轉移人口“入城”面臨的一個極大問題,因此,調研組建議廣東積極爭取中央政府增加對農用轉移人口流入地的教育資源投入。一是爭取中央及有關部門配合放開異地高考限制的政策,充分考慮廣東考生一本院校錄取率低、隨遷子女流入量大的客觀實際,增加部委及外省的本科特別是高水平大學在粵招生計劃,二是調整義務教育財政撥款政策,實現“錢隨人走”,提高流入地政府接收隨遷子女入讀的積極性。
徐少華回應
建立轉移人口成本分擔機制
徐少華透露,2013至2020年,廣東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財政資金將超過3萬億元,年均增長約12.5%,年均新增投入達450億元。
“我們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關鍵在于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政府和企業之間,企業和個人之間的成本合理分擔機制,”徐少華在通報中透露,省委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已將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作為重點研究課題。
“將根據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類,明確成本承擔主體和支出責任,構建政府主導、多方參與、成本共擔、協同推進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徐少華表示,廣東將合理確定各級政府職責,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
現場討論
“改革要觸及既得利益”
“現在戶籍人口和外來人口在生命權價值上都不平等,出交通事故了賠償都差異很大,能否給個平等機會給非城鎮戶口?”省政協委員何鏡清指出,“這些做法即使在法律上合法,在法理上也是不合法的。”
何鏡清認為,在目前的公共服務分配方式下,城里人是既得利益者,要改革就是要放棄既得利益。“廣東是否能做得到無論是哪里人來到廣東就都能享受到中國公民應有的待遇?”何鏡清認為,廣東要在這方面有所突破,就要觸及一些利益。
何鏡清指出,這個政策是上世紀50年代特殊政治、經濟環境下的產物,現在已成為城市化的障礙。“解決這個問題要從國家的高度出發。如果中央政府不承擔,只要求地方政府去做,我們談了也白談。”
“城鎮化不是追求經濟”
省政協委員陳彥伯認為,市民化是城鎮化的核心。但是為了追求經濟發展而搞的城鎮化是完全錯誤的。“歐洲也好,美國也好,城鎮化都是經濟發展和工業化發展的結果;我們現在是政府行為,是政府強行把農村人口集結到城市。”
“經濟發展了,人們會自覺向城鎮集結。但是各地政府把城鎮化程度作為經濟考核指標之一是錯誤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強取’。”陳彥伯認為,要重點考慮欠發達地區的工業化問題,鼓勵當地、就地城鎮化。
“我們不能過度增加大城市的負擔,應該倡導就地工業化、城鎮化,不應政府推動,而應政府倡導、市場推動。”陳彥伯說,要多鼓勵各鄉鎮發展二、三產業,鼓勵外地務工人員回鄉辦企業,加大對回鄉創業的轉移支付。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政協 人口 轉移 服務 廣東 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