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承辦單位,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九三學社中央高度重視此次“建立健全種業政策支持體系”雙周協商座談會,去年以來分別就種業發展相關課題開展深入調研,舉辦專題座談會,并通過鄉村振興讀書群、主題議政群開展線上討論。根據調研和討論情況,提三點建議。【詳細】
推進種業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種業企業等多個主體,涵蓋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幾大環節,要打好種業翻身仗,需要通過改革完善種業發展體制機制,促使各類主體實現高效協同,推動各個環節實現有效銜接,加快形成推進種業發展的強大合力。【詳細】
近年來我國大豆依賴進口。分析深層原因,本質是我國土地不夠和牧草不足。從鹽堿地改造、草牧業發展等角度談談我國種業創新政策上的幾點看法和建議。【詳細】
種質資源是種業的“芯片”。解決種子“卡脖子”問題,要做好資源收集、評價、保護和利用,搭建種業科研創新平臺,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詳細】
我國地市級農業科研院所近600家,是我國農業科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育種區位優勢突出。近年來,我國地市級農業科研院所健康發展,綜合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還存在以下主要問題【詳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種業企業做大做強取得明顯進步,但還面臨不少問題,需要在財稅金融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詳細】
數據顯示我國玉米和大豆產量與發達農業國家的差距約35%-40%,在品質上也有含油、含蛋白等成分不同的差距。【詳細】
建設“一帶一路”種業開放先行區,支持海南開展生物育種技術和產品國際交流,打造全球種業交流合作高地。 【詳細】
建立從法律層面優先保障育制種用地的“紅線”機制,將核心育制種基地納入法律保護體系,并積極探索在海外適宜地區建立育制種基地。【詳細】
建議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強種業創新過程的監管、指導和服務,減少滯后評審,避免“夾生飯”甚至推倒重來,提高創新培育質量和效率,加快推廣應用進程。【詳細】
加強生物育種倫理方面的基礎研究和行為規范,完善生物育種研發、應用和產業化的倫理審查制度,有效應對可能的規則沖突、社會風險和倫理挑戰。 【詳細】
建議放寬部分土地的使用屬性,讓非糧種子制種田與農田倒茬使用,配合生物、微生物技術,提高土地肥力、利用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