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眾說
莫讓民心工程“干涸了民心”
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簡稱小農水工程)意在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記者近日在產糧大縣——山東省商河縣調查發現,投資數千萬元的小農水項目,被當地政府宣稱“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正常用”,卻未經使用就大面積報廢。面對這項被指“干涸了民心”的擺設工程,該縣水利部門主管官員竟稱是“省里認可、造福于民的優良工程”。 (10月14日《經濟參考報》)
小農水工程本是利國利民的民心工程,在建設之初,當地農民也是滿懷期待并密切配合的。誰曾料到,這一民心工程因為質量問題淪為擺設。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此“干涸了民心”的擺設工程竟被評為優良工程。當地有關部門如此自說自話往臉上貼金的做法,讓當地農民情何以堪!
乍一看,這一小農水工程“夭折”是施工單位偷工減料惹的禍,而實質上絕非如此直白簡單,其自然引發出串串追問:“夭折工程”為何能輕易通過驗收?為何能評上優良工程?是當地有關部門具有高超的障眼法,還是專家缺少一雙慧眼?抑或另有隱情呢?其實,無論是負責項目監管的商河縣相關部門,還是負責驗收的山東省有關部門,只要有一個部門“火眼金睛”一回,不主動性“失明”一回,也就不至于陷入如今的尷尬局面。
近年來,部分地方政府熱衷打著“民心工程”旗號,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以致因質量不合格而不幸夭折的事件屢見不鮮。究其實質,絕大多數是因為有關官員只是借“民心工程”之名,圖一己私利之實,如凸顯政績、中飽私囊等。拿小農水工程來說,它并不需要什么高精尖的建筑技術,需要的僅是有關單位的質量把關意識與親民為民的服務態度。可正如網友一針見血所說的,建設之初,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壓根兒無誠意把它當作民心工程去建設,其目的無非有二:一是欺上蒙下,騙項目騙資金;二是講究形象,顯政績保官位。至于小農水項目是否會“干涸民心”,是否有悖于黨和國家的惠農政策,是否損害了“三農”利益,是否有損當地政府的形象與公信力,他們哪里還有心思與精力顧及呢?
將小農水工程建成“干涸民心”的水利工程,山東省商河縣恐怕不是“孤本”。這就要求國家有關部門應對各地的小農水工程進行一次“體檢”,以便盡早發現“疾病”,防微杜漸。同時,要嚴把項目審批關、工程監理關及資金使用關,重點打擊借“民心工程”之名,套取、挪用、侵占及詐騙國家項目資金的違法行為,確保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得到執行。
編輯:曾珂
關鍵詞:山東省商河縣小農水工程 未經使用就報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