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爭鳴
該如何消弭“圍毆八齡童”的暴戾?
6月28日下午,河北一8歲男童曉輝遭11名同學圍毆致死,涉事同學均不滿14周歲。警方披露稱,打人的幾名同學當日因閑來無事在村內找人打著玩兒,恰好碰到曉輝便將其強行叫走并毆打。據(jù)了解,曉輝6歲即遭母親遺棄,父親在外打工,平時在校內常遭高年級同學欺負。(7月9日《京華時報》)
8歲男孩死于11名同齡孩子之手,是一起慘劇更是一起悲劇。單純從行為的動機來看,這11名孩子應當沒有明確想打死人的故意,“閑來無事打人打著玩”,潛意識里還是逞強欺負人的心理發(fā)泄。只是,他們沒想到后果會這么嚴重,正所謂無知所以無畏。遺憾地是,慘劇就是這樣釀成的。這樣的慘劇不僅給死者的家庭帶來深深的傷害,對于施暴的11個孩子及家庭也是難以承受之重。
從后果來看,個案很偶然,但是從過程來看,其實有其必然性。11名孩子“閑來無事找人打著玩”,這是典型的暴力心理。雖然,這當中不會是所有的孩子都有這種想法,一些是出于玩伴的盲從,也是環(huán)境氛圍無形的脅迫。事實上,據(jù)報道顯示,這些孩子欺負更小的孩子已經(jīng)是常態(tài)。如,被毆打致死的曉輝,多次受到這群孩子的“頭兒”東東的打罵與勒索。換言之,這樣暴力早已存在,不過是因為沒有闖禍而顯得性質輕微得多。
悲劇的根源恰恰就在這里,本是單純的孩子們,何以會變得如此的殘忍與暴戾?顯然,這與孩子們的生活環(huán)境密不可分。聯(lián)系到個案農(nóng)村的背景,顯然又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一個縮影。2013年山東省德州市檢察院就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作了一個專題調查,調查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比較突出,集中表現(xiàn)為兩種傾向,一種是自閉自卑型,性格內向孤僻、不善與人交流;另一種是逆反沖動型,個性暴躁張狂、情緒不穩(wěn)定,遇事不如意動輒暴力相向的極端性格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苗頭。
這兩種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安全感缺失導致心理畸變,一方面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家庭庇護、親情關懷與情感溝通,缺乏思想道德及價值觀念上正確及時的引導和幫助,心理上的保護與矯正缺失;另一方面,失之于約束和保護讓他們過早地暴露在社會的邊緣,獨立去面對與年齡不相稱的各種問題,欺負與被欺負,隱忍與暴力,能力所限只此邏輯選擇。
兒童正處于生理和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如果長期缺少保護,一旦扭曲的性格與陰暗的心理形成,會給他們的人生和社會埋下悲劇的種子。
八齡童被圍毆致死,應當引起全社會的反思。留守兒童作為社會特殊的群體,不能是農(nóng)村走向城市過程中“棄兒”。一方面,城市應當創(chuàng)造條件接納這個群體,讓農(nóng)民工子弟就地接受教育,盡可能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家;另一方面,教育、政法機構和社會團體,要重視留兒童心理問題的研究、教育和干預,給予經(jīng)常性的關愛,打擊兒童侵權犯罪等,給孩子們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只有共同的關愛與呵護,才能滅活孩子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暴力基因。(木須蟲) [返回光明網(wǎng)首頁]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11人毆8齡童致死 11人圍毆八齡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