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郭文貴式新聞為何觸目驚心

2015年04月01日 09:56 | 作者:敬一函| 來源:長沙晚報
分享到: 

  近期,有媒體發出長篇調查性報道,起底了一個鮮為人知的資本巨鱷:人稱“權力獵手”和“加勒比海盜”的郭文貴,一個在輿論場里本讓人感覺陌生的人。此前,他的信息在網上寥寥無幾。據媒體報道,他發于畎畝,出身山東農村,少年家境平平,初中畢業后混跡社會。早先逐鹿中原商海,繼而鏖戰京華地產。無論是犬牙交錯的政商密網,還是利益交織的地產圈子,抑或危機四伏的資本市場,他未嘗敗績,終成為老家人口中的“大富豪”。他的新聞成了一個持續發酵的輿論頭條。

  想必看過相關報道的人都會為一個個細節觸目驚心。因為,在報道里,郭文貴的圈錢線路圖和關系網,一目了然。當然,這些報道其實也說明郭文貴的問題存在已久。問題的關節點也就在這里:俗話說,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按道理,郭文貴如果用不正當的手段去欺壓別人的權益,擾亂商界秩序,一定會有人反抗。可為何這些反抗者的聲音被淹沒了?媒體的輿論監督職能為何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能起到該有的效果?

  顯然,能解釋這一結果的只有兩種情況:其一,正如郭文貴實際控制的盤古大觀在其官微上的聲明,媒體報道失實,侵犯了郭的名譽權。其二,媒體報道屬實,只是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里,媒體在對其進行監督報道的過程中遭遇阻力。據目前各種信息來看,后一種情況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為,昨日《新京報》就透露,早在郭文貴的摩根大廈(即現在的盤古大廈)出現土地糾紛案時,《新京報》就有關注。后來該報又對其頂樓違章建筑四合院進行過輿論監督,卻遭到非主管部門的不正常干預。有關方面甚至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派人持公函前來威脅。

  姑且不論而今“權商勾結”這種現象到底有多嚴重,但透過郭文貴事件,我們可以看到:有時候,圍繞官商勾結現象,媒體事前監督的缺失和事后報道的集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現象和某些高官被查后的報道一樣。比如,據媒體報道,和郭文貴存在密切關系的國安部原副部長馬建,在落馬后被查出6名情婦2個私生子。可問題是,此人干了那么多壞事,嚴重違紀,在落馬前,公眾為何難見到他的負面消息?

  也許,正因為有某種任性權力的庇護,“郭文貴”和他所控的公司才成了媒體碰不得的敏感詞。也正因為如此,這類信息一經釋放和傳播,才會引發令人眩暈的效應。試想,如果輿論監督能夠更正常履職,人們在看完相關新聞后,第一感官還會出現觸目驚心的狀態嗎?

編輯:水靈

關鍵詞:郭文貴 新聞 觸目驚心 報道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男男 | 亚洲另类欧洲综合久久 | 亚洲欧美国产一级视频 |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 性AV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