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火車貨郎生意淡還需自身尋“病根”
原標題:高永維:火車貨郎生意淡還需自身尋“病根”
2月9日,下午兩點半,北京西開往西寧的T175列車上,盒飯售貨員王磊推著小車暢通地走在車廂過道里。隨著動車、高鐵的逐漸增多,春運客流量被極大分流,特快列車上賣貨也隨之變得困難。雖然春運,北京到西寧全程21個小時,王磊只賣出了50盒。(2月15日 《新京報》)
漫長的21個小時車程,而且是在春運期間,一路上卻只賣出50個盒飯,這樣的“業績”確實不夠露臉。動車、高鐵的增加分流了部分乘客不假,但是將火車貨郎生意清淡歸咎于此顯然太過武斷。客流減少是客觀因素,客觀因素能夠影響生意,但卻并不能決定生意,火車上盒飯不好賣,關鍵還是要從自身找“病根”。
常乘火車出行的人都知道,火車上的盒飯最便宜的也要15元,飯菜不過一盒米飯兩三個小菜,味道更只能用一般來形容,不客氣地為其貼一標簽那就是:價高、量少、難吃。這樣的盒飯要想賣得好,還真是有難度。更讓人不理解的是,盒飯的定價頗為隨意,剛上車時是“黃金價”,中途是“白菜價”,快下車時則成了“跳樓價”,這樣的行為不免讓乘客心中不爽,于是干脆買盒飯不如泡包面。
火車上盒飯要想有市場、賣得好,必須對癥下藥走好“三條路”。一是合理定價。上車賣20元,下車賣5元,乘客自然就要算成本賬。以成本為基礎適度提價,乘客肯定會接受,如果不問成本只是漫天要價,那乘客怎么能愿意掏錢買單?二是增加品種。火車上的盒飯品種單一、數量太少,想吃的車上不賣,車上賣的又不想吃,乘客沒食欲,盒飯也就沒銷量。因此必須增加一些樣式和品種。三是改進味道。雖是出門在外,但也想吃的舒心可口,花了錢飯菜卻難下咽,吃了第一回也就沒了第二回,寧可吃泡面也就不愿買盒飯。
從自身改起,讓火車上的盒飯也能好吃不貴、便宜實惠,乘客樂得清閑不必再大包小裹帶吃食,火車貨郎又何愁生意清淡呢?
編輯:水靈
關鍵詞:火車貨郎 生意淡 自身尋“病根” 盒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