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策論
生態殯葬還需時間緩沖
原標題:法制日報:生態殯葬還需時間緩沖
去年清明期間,江蘇南京實施獎勵政策,對選擇“不留名、不留碑、不留灰”生態安葬形式的,一次性給予每戶1000元獎勵。但是一年下來,全市符合生態葬補貼條件的共有261戶,只有36戶來領取了1000元。究其原因,南京市殯葬管理處有關負責人分析,大部分人是不好意思拿,怕被親朋好友說不孝(3月15日《現代快報》)。
在許多地方,由于“入土為安”這種傳統的殯葬形式根深蒂固,長期以來,既浪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又使各類殯葬陋習大行其道。如何更新觀念、倡導厚養薄葬?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給予獎勵,積極推行生態葬,就是為移風易俗,破除殯葬陋習、倡導文明殯葬所采取的實際舉措之一。
殯葬改革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與普通工作不同的是,殯葬改革牽涉傳統觀念轉變,很大程度上必須依靠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若脫離群眾,不僅收效甚微,甚至事與愿違。因此,群眾參與是殯葬改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應該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推動殯葬設施建設,提高殯葬服務水準,完善殯葬管理體制,既給生態葬政策獎勵,也給生態葬一些緩沖的時間。
隨著老齡化社會緊逼,全國年死亡人口將逐年增長,加之人多地少、資源緊缺的基本國情,引導和推動文明殯葬已成為必然趨勢。推行生態葬,貴在堅持:一方面需要各級各有關門部門堅持不懈地開展移風易俗活動,讓人們擯棄舊觀念,樹立新觀念;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的推動引導,對好政策應宣傳到位,加大投資、獎勵、補貼力度,在制度設計上更加人性化,比如家屬在辦理生態葬時,墓園應主動發放獎勵,而不是由家屬申請。
編輯:水靈
關鍵詞:生態殯葬 時間緩沖 地方政府 舊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