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頭條今日頭條
雖然教育公平的口號喊了多年,但資源分配不均仍是不爭的事實。為此,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建言獻策——
以政府責任的標準體系引導區域義務教育科學推進
全國政協委員蔡建國: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農村教學水平
農村教育是事關我國國民素質的重大問題,也是留住農民的基本方略。必須從深層次的教育公平出發,讓農村孩子享有教育的起點公平、過程公平、結果公平。
為此建議:
一、 加大政策傾斜力度。要重點把促進教育公平的資金用到鄉村教師身上。同時,各級政府要全面參與、明確職責;在推進教育公平過程中,要轉變觀念,因為相對于其他領域,教育并不能馬上展示政績,但作為基礎性工作的教育,對于社會公平正義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 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支教活動。政府和社會應鼓勵城市的教育專家、學者到農村去多指導調研。有條件的城鄉中小學校可以結成幫扶對子,定期到某些地區進行指導學習,培養人才。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特色活動講師團,讓城鎮骨干教師到農村代教、執教,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的手段把優秀教師示范課的課件送到農村學校等形式,加強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支持。也可以定期不定期組織農村學校教師到發達地區、城市學習,提高其教學水平和能力。
三、 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是吸引、留住人才的必要條件。提高農村教師基本工資水平、引入農村教師任教津貼、在職務晉升和評優評先方面適當放寬要求等。同時,要從源頭上拓寬教師的入口渠道,逐步淘汰現有不稱職教師,建立合理的教師交流、輪崗機制,真正做到事業留人、待遇留人。
四、 改善農村教學環境,提高農村整體素質。統籌城鄉文化發展,推進農村網絡化,建設信息化“高速公路”,實現城鄉信息資源共享。
五、 提高農村教師業務水平。在備課環節中,要求教師們在研究教材、課標的前提下,設計出適合學生特點的教案;在課堂上,教師利用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新知識的過程,體驗學習的樂趣;課后作業既要減輕學生負擔,也要增強實效,有針對性。教師還可以從作業形式和檢查方式上多動腦筋。
六、 加強農村教師師德教育,培養教師終身從教理念。比如可以利用學校政治學習的時間,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政策文件或者師德先進模范事跡,讓教師們在學習中體會教師職業的偉大,有效促進農村教師思想的轉變。
編輯:付鵬
關鍵詞:教育 學校 教師 農村 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