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頭條今日頭條
雖然教育公平的口號喊了多年,但資源分配不均仍是不爭的事實。為此,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建言獻策——
以政府責任的標準體系引導區域義務教育科學推進
全國政協委員李景紅:控制超級中學規模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超級中學”現象在我國越來越突出,其顯著特征是在校師生人數不斷增多,規模以萬計;積聚了當地和周邊地區一流的師生資源,而且以高升學率、高“北清率”為號召,瓜分著名高校的自主招生名額。超級中學的“馬太效應”壟斷了最好的教育資源和生源,加劇了教育不公,已經到了不剎不行的地步。
“超級中學”是違反教育規律、有害無益的。它高揚的是應試教育的價值,延續的是“效率優先”的“教育產業化”路線。它打造一兩所學校的“教育奇跡”,是以犧牲大多數學校和學生的利益和區域教育的協調發展為代價的。因此,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認真對待和改變這一現象。
為此,就規范超級中學、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 教育部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從師生比例、在校生人數、占地規模等多個方面對“超級中學”加以規范約束。同時,嚴厲禁止利用行政手段以任何名義和借口推進中學兼并重組,禁止“超級中學”用建立分校、連鎖學校、掛名學校等手段擴大招生,變相斂財。
二、 改變以“超級中學”和升學率為教育政績的地方政府行為,切斷背后的利益鏈條,促進教育均衡、公平發展,取消已經實行了10多年的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收取擇校費的政策,斬斷“超級中學”的利益鏈。
三、 進一步明確就近入學制度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地位,在完善就近入學具體政策的情況下努力減少甚至是消除“擇校”現象。要打破“超級中學”對優秀生源的壟斷,取消它們可以跨區域“掐尖”招生的特殊政策。優質生源的均衡分布,將使得更多的高中能夠辦出水平,從而有利于區域教育整體的健康發展。
四、 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育經費,加大調整國家教育資源內部分配、城鄉分配、區域分配格局的力度,保證教育在區域內均衡發展。
五、 改革名牌大學的招生策略。限制名牌大學在每一所名牌高中的招生數額,特別在自主招生和保送制度上,確定一個恰當的上限。
全國政協委員傅建榮:擇校熱的成因及對策
擇校熱的形成,有著多種社會的、歷史的、現實的原因,也有著觀念的、工作的、物質的原因。
學校建設滯后,難以“就近入學”。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大量人口涌向城市,住宅小區建設突飛猛進,然而,建小區不建學校,增加人口不增加學校的問題普遍存在。群眾身邊無學校,沒法“就近入學”,只能去擇校。
優質資源短缺,舍近求遠擇校。高質量教育需求與教育資源配置和辦學水平不均衡、薄弱學校改造力度不夠大的矛盾更加突出。加之優質學校布局不合理,更加劇了這種擇校熱。
辦學行為不規范,助長了擇校熱。一些城市的“公參民”學校無自建校舍,與公辦學校混在一個校園,學校場地狹小,辦學場所存在安全隱患,專職教師配備不足,長期占用編制內公辦學校教師,這些學校收了高價學費卻并沒有為國家積累辦學資源。有的地方甚至壓縮免費公辦校招生規模,擴大收費“公參民”校招生規模。它們成了“享受了公辦、民辦體制兩方面的優惠,又不受兩方面的約束,既吃著公辦優質學校無形資產的老本,又撈著教育亂收費、百姓多掏錢的油水”的特殊群體。
此外,部分領導干部“寫條子”,嚴重干擾了正常招生秩序,破壞了公平原則,加劇了擇校熱。
建議:
1. 建議國務院發文要求:新建、擴建、改建住宅小區應當按標準配套建設中小學、幼兒園,并與住宅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使用;按照國家規定的中小學服務半徑標準,建設義務教育學校,保證學校隨著小區建設而建設,隨著人口增長而增加,并將此項工作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2. 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培育優質學校與改造薄弱學校同步進行。要特別注重改造薄弱學校,辦好每一所學校,讓居民附近都有好學校或“差不多”的學校。
3. 下決心整頓義務教育階段“公參民”學校。要在短時期內使其成為獨立設置的標準化的優質公辦學校,參與“就近入學劃片分配”。也可通過吸納社會資金和自身積累,精打細算,建設成為“五獨立”的標準化的優質民辦學校。
4. 從各地一把手做起,并制定規矩,嚴禁領導干部寫條子。把它作為一項政治紀律,作為群眾路線教育的一項成果。
編輯:付鵬
關鍵詞:教育 學校 教師 農村 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