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環保公益訴訟領域現第一天價判罰
日前,泰州市環保聯合會起訴6家化工企業污染環境的官司,在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這是泰州首例環保公益訴訟案。作為原告的泰州市環保聯合會,是今年2月份剛剛成立的。法院當庭判決,江蘇常隆農化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賠償環境修復費用1.6億余元,用于泰興地區的環境修復。就目前來看,這是環境領域的第一天價民事賠償。
非法傾倒危險廢物
賠償1.65億余元
這是一起普通的非法傾倒危險廢物的案件,但已注定成為環境公益訴訟的經典案例。
案發一年半之前,江蘇省泰興市(泰州市下轄的縣級市)6家化工企業將廢酸委托給沒有危廢處理資質的皮包公司,后者用改裝過的船舶,偷偷倒入當地河流之中。在一年時間里,共傾倒了兩萬多噸廢酸。
在經過民眾舉報、媒體曝光、泰興市環保局蹲點調查之后,犯罪嫌疑人被抓獲。
2014年8月,泰興市法院判決,14人因犯環境污染罪處有期徒刑2~5年不等,并處罰金16~41萬元。
作為此案的民事賠償部分,在庭審中,泰州市環保聯合會稱,江蘇常隆農化有限公司、泰興錦匯化工有限公司、江蘇施美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泰興市申龍化工有限公司、泰興市富安化工有限公司、泰興市臻慶化工有限公司非法處置危險廢物,導致河流受到嚴重污染,損害了生態環境的安全,危害了公眾身體健康和正常的生產生活需要,應當承擔環境污染損害的賠償責任,請求法院判定這6家企業共計賠償1.65億余元。
1. 65億余元的數額是依據環保部《關于開展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評估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附件《環境污染損害數額計算推測方法》計算得出的。
該意見提出了“虛擬治理成本法”,并根據受污染影響區域的環境功能敏感程度,確定一定倍數進行計算。該案虛擬治理成本為3660萬元,根據受污染河流的敏感程度確定的系數為4.5倍,屬于中間值。最終確定為1.6億余元。
法院審理查明,在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間,6被告違反法律規定,將產生的25934.795噸廢酸,提供給無危險廢物處理資質的主體偷排于泰運河、古馬干河,導致水體嚴重污染。經評估確定,這些廢酸造成的環境污染損害,修復費用為1.6億余元。
經歷了10多個小時的庭審后,法院當庭判決,6家化工企業賠償環境修復費用160666745.11元,用于泰興地區的環境修復。
最高賠付紀錄
具有標桿意義
作為原告的泰州市環保聯合會,2014年2月由泰州市環保局成立。目前工作人員由泰州市環保局兼任,泰州市環保局副局長童寧任聯合會秘書長。
“專設這樣一個組織,就是為以后環境公益訴訟建立順暢的機制。而且賠償費將來打到誰的賬上,法院、檢察院、環保局都不合適。所以我們還計劃成立環保基金,賠償費的使用則由司法機關共同監督。”泰州市檢察院副檢察長陳學東說。
“這個太好了,具有很好的示范性。”中華環保聯合會法律中心副主任馬勇這樣評價泰州環保聯合會的勝訴。
中華環保聯合會曾在多地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有這么高的賠付額,這是第一起。”馬勇介紹,2013年,中華環保聯合會在全國提起的8起環境公益訴訟,全被拒絕受理,理由都是主體不適合。
在9月10日的庭審中,被告方律師也提出,訴訟主體應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5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而泰州市環保聯合會成立于今年2月21日,是一個公益性社會組織。馬勇說,雖然泰州市環保聯合會滿足不了“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5年”這一條件,但新環保法里規定的內容,明年才開始實施,現在還未生效。
而新《民事訴訟法》將“有關社會團體”改為“有關組織”,擴大了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范圍。馬勇認為,環保法還沒有生效,新的民訴法實施了,現在屬于過渡期,從這個角度來講,泰州環保聯合會完全可以作為訴訟主體,因為它屬于“有關組織”的一部分。
南京大學法學教授邱鷺風認為,此案件具有標桿作用,由公益機構出來訴訟,并且得到支持,法院能夠大膽裁決,說明我們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程度已經落實到司法實踐當中了。
“環保執法力度也從來沒這么大過。”童寧說,“以前老百姓都認為破壞環境不會被判刑,但這次無論是刑事部分還是民事賠償,都是史無前例的。”
此前論及環境公益訴訟,“立案難、取證難、鑒定難、勝訴難”幾乎成了眾口定調,但此次卻是里程碑式破局。“這個案子對將來的環境公益訴訟案有很多指導意義。”泰州市中院副院長生建華說。
盡管涉案企業準備上訴,最后的賠償金額還未板上釘釘,但業界已開始關心天價賠償的使用和監管。
而泰州計劃,因為受廢酸污染的水體已經流走了,所以賠償款將堅持“本土項目環境修復”的原則,用于受污染區域內的任何環境修復項目。目前,泰興市環保局已委托相關機構對兩條河流及周邊區域進行生態調查并擬定后續修復方案。
編輯:曾珂
關鍵詞:環保公益訴訟 第一天價判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