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你言我語
豬肉價格"過山車" 養殖戶如何抵御風險?
中等規模戶:跟著感覺走
科學養殖能夠降低損失,但沒有必勝把握
龍門村是仁壽縣生態豬養殖示范基地,全村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的養殖戶有107戶。龍門村9組的養豬大戶王維東、夏秀英夫婦,他們不僅經營自家的5棟標準化豬舍,還參股經營了另外兩家養豬場。
王維東自家養了270多頭豬,一年出欄500多頭,算得上中等規模養殖戶。
“折了七八萬了。”由于賣降不賣漲的心理,王維東對沒抓住去年12月份的行情有點懊悔,“2月底開始賣了七八十頭,豬價降到5塊多時又賣了八九十頭。現在還有八九十頭大的。母豬38頭,沒有淘汰好多。”
讓夏秀英惱火的是,豬價在下跌,大宗原料價格卻在上漲。最近,玉米每噸漲了40元,豆粕漲了200多,還買不到貨。
雖然養豬多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談到對豬價的預期,王維東坦承依然是“跟著感覺走”。
賠得最慘的不是這一次。
2003年豬價暴跌,毛豬每斤才2元錢。“當時我們兩口子年輕,家里也沒什么家底。虧得沒辦法了,把街上帶鋪面的門面房都賣了,只賣了3萬塊錢,沒辦法,等錢買飼料。”夏秀英回憶。
在生豬市場闖蕩多年,夏秀英對豬價的判斷也只是“上半年降、下半年回升”。因此,去年她家還特意補欄了20頭母豬。這無疑加重了今年的損失。“哎,這豬價,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也有踩對點的時候。
2007年趁生豬價格跌到谷底的時候,夏秀英家淘汰了肉質不好的太湖豬,引進20多頭三元雜交豬。在今年豬價下滑時,品種優勢就凸顯出來了。“價格要比一般土豬每斤高出兩三元錢。”說到這,她自豪地說:“我們養的三元雜交豬,品種好,喂的也是從新疆拉來的優質玉米,肉質好。再加上我們賣給定點屠宰場,收購價格相對高。”
面對生豬價格的起起落落,夏秀英認為,自家之所以能闖蕩過來,“科學”養殖功不可沒:建設標準化豬舍,壓縮人工費;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學會自繁自養,不僅減少了成本,還降低了買到疫病小豬的風險……
“但僅憑這些辦法,也沒有‘必勝’把握,關鍵還是看豬價,可豬價啥時才有個譜呢?”夏秀英很困惑。
“所以,虧也要賣,不然,飼料越來越貴,養得越大虧得越多,背時喲。”她苦悶地說。“豬兒長肥了賣不脫,最多還能堅持1個月。”
散戶:船小好掉頭
喂豬投入少,但在應對市場風險和疫病風險上毫無抵抗能力
大化鎮明朗村1組村民楊子明把從山上打來的豬草,倒進母豬圈里,隔壁圈舍里3頭育肥豬聞到青草香味,叫了起來。
“現在價錢不好,只能打些豬草,給它們充充饑。一天能吃一頓包谷、潲水就不錯了。”看著餓得嗷嗷叫的豬,楊子明心里有點難過。“要是價錢好,買些飼料喂喂就能出欄了。”
楊子明老兩口在家帶孫娃,順帶著養幾頭豬。不算人工費,賣豬也隨行就市,談不上靠養豬掙錢。“現在平壩上很多人都不養豬了,只有山上還有少數人家養豬。”
“散戶養殖除了用副產物喂豬,可以減少一點投入,在應對市場風險和疫病風險上毫無抵抗能力。”仁壽縣畜牧獸醫局黨委書記楊學文說。現在,仁壽40%農戶都沒有養豬了。散戶養豬主要是喂年豬,有的老年人連年豬都不喂了。
“年紀大了,不搞點養殖,還能干啥呢?”楊子明看到周圍有養豬戶轉行養羊養牛,他也動了心。
事實上,豬肉價格的持續下滑,引起了仁壽縣委縣政府以及當地畜牧部門的高度重視。今年年初,仁壽縣畜牧獸醫局就啟動了《建設畜牧產業五大基地的規劃》。這個規劃除了注重傳統的生豬產業升級外,更提倡轉型大力發展牛羊等草飼畜養、節糧型的畜牧業。
楊學文介紹說,為了保證規劃的實現,該縣認真落實扶持政策,吸引和激活社會、民間資本進入現代畜牧產業領域。同時,也加大項目支持力度,加大縣級財政扶持,并且強化服務,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創新發展模式,探索建立飼料、養殖、加工、儲藏、營銷等環節合理的市場風險分攤機制,提高各環節的風險防范能力。
有了政府的引導,楊子明準備調轉船頭了。
原標題:豬價脈動 誰能號準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養殖 生豬 豬價 市場 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