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你言我語
豬肉價格"過山車" 養殖戶如何抵御風險?
導言:又見豬價波動。無法準確把握價格走勢,是養殖企業和散戶們共同面對的無奈。但不同規模的養殖主體對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不盡相同。大型養殖企業雖然“抵抗力”更強,但小散戶則是船小好調頭。價格漲跌之間,各類養殖主體各具怎樣的優勢?又有怎樣的不足?請看記者在四川的調查。
大企業:靠規模取勝
飼料購買、生豬銷售都有一定話語權,但管理成本也很高
4月24日,四川省仁壽縣大化鎮水利新村優質生豬養殖園區又處理了一批生豬,豬叫聲傳得很遠。
“這個月已經處理800頭了,每頭豬虧了將近500元,至少賠了40萬。”養殖園區總經理尹仲全無奈地說,去年12月初生豬價格開始下跌,從8.9元已經降到5.4元,豬糧比跌破4∶1。
大化鎮水利新村優質生豬養殖園區由合作社經營,采取“新村農民入股、合作社統一經營、年終按股分紅”管理和發展模式。26幢標準化養豬圈舍,占地1.8萬平方米,配套有防疫消毒設施、標準化圈欄設施、自動飲水設施、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
園區管理和生產是分開的,辦公室設在養殖場外門口處,墻上大屏幕可以監視每幢豬舍的情況。長期跟豬打交道,對于絲絲飄進室內的豬糞味道,尹仲全已全然不覺。
“園區年出欄生豬8000頭左右,目前還有3400頭豬。”尹仲全兼任合作社理事長,負責園區管理與經營。
“去年底本該是銷售旺季,但生豬價格卻在往下跌。12月初每公斤8.9元,只穩了不長時間,就開始直線回落,今年2月6元多,3月底降到了5元多。”豬價一路下跌,讓養豬多年的尹仲全有點沉不住氣了。“以前3年一個周期,‘賺一年,平一年,虧一年’,現在一年之內3個周期。養了這么多年豬,越養越找不著北了。”
“企業大有大的好處,可也有大的壞處。” 作為大型養殖企業的掌門人,尹仲全說起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都說船小好調頭。大企業就像巨輪,目前又駛入深水區,掉頭很難。市場預期不明朗,一直往前走,又很惱火。”
面對市場一波三折,大企業的優勢在哪里?
“有規模效應。銷售,管理,飼料購進,產品銷售,一定范圍內有話語權,規模大了,主導權也大得多。”尹仲全掰著手指一條一條地分析,養殖規模大,飼料用量大,自己加工,進出都有優勢。大豆、玉米一買就是一車皮,比外面每斤便宜六七角。自繁自養,“豬兒子”也要便宜幾十塊錢。
有了一定規模后,產品銷售渠道比較穩定。園區每天要賣三四頭豬,高峰期一二百頭。由于供應有保證,園區可以直接對口鮮銷市場,避免了中間商砍價和從中漁利。“這樣下來,每頭豬比普通養殖戶多賺百把塊錢。”
大企業有資金積累,具備一定的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一頭豬虧幾百元的話,我們的抵抗能力稍強,能減緩點。”尹仲全說。
但是,大企業管理成本也高。標準化生產,光治污就要增加很多運營費用,防疫隔離也要比小規模養殖復雜得多。目前園區有14個工人,負責飼養、打(加工)飼料、治污。“每年工資都要開幾十萬元。”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養殖 生豬 豬價 市場 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