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鉅惠民生
農村土地"入托"交專業聯合社打理
誰來實施:
“行政”還是“市場”?
在推行土地“入托”上,鄭保屯村實行的是先“行政”后“市場”,即先由村兩委班子組建的糧豐恒興糧食種植專業聯合社搞免費服務,然后逐步推向市場化。
之所以這樣,黃亮存是這么看的:“如果開始就進行市場運作,合作社從中謀利,群眾會有抵觸情緒。土地入托是個新生事物,讓群眾認可,就要讓群眾看到實惠。見到收益,再推行市場化就順理成章了。”同時擔任糧豐恒興糧食種植專業聯合社社長的黃亮存說,村兩委的干部也是合作社的負責人,義務為群眾搞服務。除了農民需要支付費用給合作社里的服務人員或者合作社幫忙聯系的勞動力之外,作為合作社來講,目前不會收取服務費用。
土地“入托”后,算了算賬,群眾都有了笑模樣。村民姜桂齊是農電工,平時沒時間打理責任田,這次他把4畝地“全托”入社。“入了托”,按畝算,化肥便宜15元,耕地節省20元,農藥節省25元,收割節省5元……算下來,每畝地比自己種少投入200元。同時,由于合作社與縣里的發達面粉集團簽訂了合同,麥子賣價比市場價每公斤多8分錢,一畝地還可多收90多元。“現在不用自己操心,每畝地干落1800多塊錢。如果算上省下的工夫干農電工掙的錢,收益更大了。”姜桂齊說。
收益是群眾把土地“入托”的原因,服務更是吸引他們的一個“磁場”。“搞服務的5個人都是村干部,全部義務。”村干部黃慶存介紹,每年發放種子、農藥,幾個村干部都要放下自己的活,耽擱10多天。“怕群眾錯過領種子、農藥,我都騎著電動車,拿著這個喇叭沿著村喊。”黃慶存從村部的角落里拿出一只小販用的喇叭說。同時,村干部黃勤福說:“村干部先奉獻,可是也得給補貼點。老婆孩子過日子,日子長著呢,干靠著不行啊。”聽到他們幾個的話,村支書黃亮存笑著“安慰”他們說,“今年群眾都認可了,按規定收取利潤1%—3%的入托費用,給你們幾個管理人員開工資。同時,還可以用盈利的錢為村里干點公益事。”
通過“合”起來種地,村里更容易爭取上級資金,修建了360米的沙石路,打了25眼機井,建了4臺變壓器。目前,他們正在申請建設兩處揚水站,還聯系了農機大戶范昭路帶著他的20多臺農機加入合作社。
“贏得群眾認可后,我們開始從以村兩委為主體向以合作社為主體轉變,通過市場運作,使土地‘入托’越來越規范。”黃亮存充滿了憧憬。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土地 入托 群眾 合作社 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