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鉅惠民生

“智慧農業”離農民越來越近

2014年02月16日 10:35 | 作者:劉成友|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智慧農業為何還沒做大?

  成本不高,但菜農觀念難改變,一些基礎設施不完善,投入產出比不高

  “智慧農業是未來農業種植發展的大趨勢。”壽光市經信局信息管理科科長岳翠華說。在發達國家,智慧農業已進入知識的處理、自動控制的開發以及網絡技術的應用,滲透到農業各方面。 

  據介紹,國外采用物聯網相關技術,在溫室生產中大量采用無線傳感器管理、調控溫度濕度、營養液供給以及pH值(氫離子濃度指數)、EC值(可溶 性鹽含量)等,使設施蔬菜栽培條件達到最適宜的水平。荷蘭等設施蔬菜平均年產量能達到每畝5萬公斤,而我國設施蔬菜的產量僅為他們的1/4—1/3。在人 力方面,國內設施蔬菜生產仍以人力為主,勞動強度大,溫室年平均用時達每畝3600小時以上。人均管理面積僅相當于日本的1/5、西歐的1/50和美國的 1/300。兩者差距顯而易見。

  針對國內設施蔬菜智能化水平低、技術裝備科技含量低、投入產出比不高現狀,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中國移動壽光分公司聯合開展了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示范項目點。到目前為止,已經在大棚里安裝使用了400多個遠程控制終端。 

  相對于壽光80萬畝蔬菜種植面積,這個數量只是九牛一毛。據了解,目前這些終端主要在壽光蔬菜產業集團、三元朱村種苗基地等企業使用,農戶個人安裝的基本沒有。 

  是價格高讓農民難以接受嗎?“用戶的成本不高,除了1500元的設備購置費,還有每月8元的物聯網平臺功能費,每月5元的手機套餐包月費用。”楊華棟說。 

  楊華棟說,使用這些設備,必須要求大棚條件好,通上電。很多農戶大棚條件還達不到,一些大棚連電都沒有通,根本沒有辦法使用。大棚內自動化水平不高,設備缺少,也不具備使用條件。 

  其次,菜農觀念很難改變。很多菜農還是傳統思想,靠經驗,憑感覺,并沒有感受到兩者之間的巨大差別,這也延緩了物聯網的推廣。 

  岳翠華建議,下一步的推廣,有些基礎工作可以從更前端的環節做起。一些設備,比如自動卷簾機,可不可以在廠家從生產設計時就配套傳感器,而不是通過后期改造,這樣既可以降低成本,也為農戶提供了選擇。 

  “目前一家一戶的大棚經營現狀也限制了物聯網技術的推廣,從根本上來說,只有實現土地規?;洜I,才能充分發揮它的技術優勢。”岳翠華說。目前壽光市正在各個鄉鎮展開試點,吸引菜農改善大棚條件,接受先進的管理理念。

  

  小貼士

  初級版——“大棚管家”:根據專家或菜農提前設定的農作物溫濕度指標,對溫濕度進行預警。當大棚內的溫濕度超過或低于設定的標準值時,系統會自動給菜農發送手機短信,并提醒菜農進行大棚通風、降溫或保暖等措施。 

  升級版——農業物聯網:通過電腦中樞操控,不僅可以監控溫度、濕度,還實現了水肥一體化、蔬菜病蟲害遠程診斷等。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蔬菜 管理 菜農 農業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 伊人成长在线综合视频播放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影视 | 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女性视频 | 亚洲精品自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