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寓厚重的歷史使命于長遠的規劃發展
折沖樽俎奧運夢圓
北京亞運會空前成功,創下諸多記錄,充分展示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改革開放10多年的巨大成就。在此基礎之上,1991年2月,中國正式提出北京將申辦2000年奧運會,霍英東和霍震霆父子雖然不是中國奧申委成員,卻全程參與申辦的策劃和推廣工作,并出任奧申委香港聯絡處的主任,成為北京申辦奧運會的幕后活動家。可惜, 1993年9月國際奧委會表決時,北京以兩票之差敗北。
2001年中國第二次申奧時,霍震霆已是香港第一個國際奧委會委員。7月13日,當薩馬蘭奇宣布北京勝出時,霍英東在香港家中馬上與身在莫斯科見證偉大時刻的霍震霆通電話,父子十分興奮,在電話里反復說:“很好!我們贏了!”
2004年1月,一筆高達2億港幣的捐資,帶著霍英東對北京奧運會的熱望,通過霍震霆交給北京市政府。
伴隨父親一路走來,霍震霆感受良多。他說:“父親和我雖然都出生在殖民地,但有很強的國家觀念。1970年代,我們到內地只能繞經澳門,感覺國內和香港差距很大。”爭取恢復我國在國際體育組織中應有的地位曲折頗多、阻力甚大。但霍英東對霍震霆說:“個人的榮辱是和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困難再大,我們也要爭取。”
霍震霆記憶最深的還是父親的這句話:“人生就是一場戲,每個人都會走到終點。不同的是,有些人演的是一場大戲,有些人只翻了幾個跟頭就結束了,這所有的一切終究都要靠自己。”以后的人生中,霍震霆上演了連場大戲。
充分發揮體育功能
1997年,51歲的霍震霆就任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這一年,香港回歸。在之后的2004年雅典、2012年倫敦兩屆奧運會上,中國香港運動員都有獎牌入賬。霍震霆的感受比別人更深:“體育是和平時代國家民族精神的重要代表和明顯記號,在國際交往中,只有體育比賽才升國旗、奏國旗。香港在殖民地年代,香港就算拿獎牌,都是升英國國旗、奏《天佑女王》,沒有自己的國際地位。回歸之后,我們有區旗有國歌,多么自豪啊!”
北京贏得奧運會主辦權后,霍震霆積極促進香港協辦。他認為,北京奧運會的10幾天對于香港來說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與首都一同舉辦奧運會,既能加強(特別是年輕)香港人對祖國的認同感,又對體育有很大幫助,以后我們香港也可以自豪地宣稱是奧運城市了。”經過努力,到2005年香港被確定可以協辦北京奧運會。具體協辦哪個項目,霍震霆首先想到了賽馬,因為香港有100多年的賽馬歷史,最適合也最擅長舉辦馬術比賽,這也最能體現“馬照跑”的“一國兩制”精神。
最終,國際馬聯和國際奧委會批準馬術賽事花落香港,這是香港第一次承辦體育領域最高級別的比賽。圓滿舉辦奧運馬術比賽,不僅使香港和北京拉得更近,來自世界各地的傳媒及游客也親眼看到了香港回歸11年后的新面貌。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說:“17天改變了全世界對你們的看法。”
而北京奧運火炬在香港的傳遞,當時也給了霍震霆很大的壓力,因為火炬在此前一些國家的傳遞中遇到不少波折。但霍震霆堅持“既不取消傳遞也不改變路線”,結果香港幾乎每個人都想成為120個火炬手之一。火炬傳遞當天,整個香港都是紅旗,大家又一次真正感覺到了回歸。
2009年,香港又成功主辦了東亞運動會。這在殖民地期間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霍震霆說:“體育是不能被代替的。體育根本就是民生的一部分,不存在發展體育就要犧牲民生,推動民生就要放棄體育的情況。現在很多年輕人向往的(物質的)東西很多,而運動員堅韌自強的精神,能夠讓很多年輕人得到奮斗的動力,加強對國家的認同。”
承繼壯志塑造南沙
廣州南沙是當年霍英東慧眼識珠、致力開發的一塊寶地。如今,霍震霆承襲了重任并有了更絕妙的規劃。
1980年代后期,考慮到香港回歸后與大陸的聯系,霍英東開始在珠江三角洲找一個面向大海、有條件建成廣州、香港、澳門三地間交通樞紐的所在。經過考察,他看中了一隅偏僻荒地——南沙。那時這里環境惡劣,無人居住,廣州市政府曾想把一些污染企業遷到那里。霍英東強烈反對,并在一片灘涂和亂石場上開始了開發,他說要“打好基礎,讓大家逐漸認識到南沙的價值”。
1988年洛溪大橋通車后,霍英東幾乎每周都要帶上霍震霆三兄弟到南沙,作規劃搞施工。霍震霆記得當時是把手里的其他事全部停下來,先是在購買的22平方公里臨海地帶(后被人稱作小南沙)植樹造林、美化環境,又投資填建了7公里長的海岸線,霍英東說:“這樣的深水海港,擁有海岸的優勢,才能長遠發展。”霍英東他們開發南沙的第一個大動作是汽車輪渡服務,其建成通航大大縮短了珠江三角洲與港澳之間的距離。之后又投資興建了客運港,使從香港到南沙坐船只需70分鐘。
1993年,霍英東召開了“南沙海濱新城建設研討會”,請來西班牙頂級設計師為南沙做規劃。之后10幾年,霍英東基金會不求回報、持續投資,用智慧和雙手辛勤耕耘,使(小)南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被譽為“南沙開發之父”的霍英東始終牽掛心中的這個“金銀島”。霍震霆說:“在他彌留之際,還親自致電有關人員,了解南沙建設的最新進展。”
霍英東家族的執著漸漸吸引了有識之士和決策層的注意。南沙的重要性也慢慢顯現出來:它南沙雄踞珠江八大出海口的虎門、蕉門、洪奇門及橫門,直面大海,處于珠三角中心,距離穗港澳三地市中心不超過70公里;以南沙為中心, 60公里半徑內有14個大中城市,戰略意義非凡。開發南沙對聯結香港、支持珠三角與廣東經濟建設有重大意義。
1993年5月,國務院批準成立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2002年4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專門召開推進南沙開發現場會。廣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廣州南沙開發區建設指揮部。2005年8月,廣州市進行區劃調整,南沙成為一個全新的行政區域,總面積達500多平方公里。南沙新區成立之初沒有辦公樓,霍家就把自己建好的設施借給他們使用。
2011年,南沙新區建設被列入《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和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這塊“廣州最后的風水寶地”迅速升溫:一方面背靠珠三角4000萬人口的廣闊市場腹地;另一方面通過穗、深、珠、港、澳等大城市連接海內外市場,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和輻射力。
2012年9月,國務院同意南沙新區為第6個國家級新區,廣州南沙新區的開發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
霍英東勾畫的藍圖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他嘔心瀝血10多年的建設項目,已傳到霍震霆這一代人的手上。霍震霆說:“父親把生命最后的精力都放在了南沙。霍氏集團一定會繼續加大對南沙的投資,但不會匆忙上馬,要請國內外專家多花一些時間做規劃。目前正在做房地產方面的科學規劃,會預留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空間。”
他認為南沙最具優勢的就是海邊資源,如果不加規劃地發展房地產,寶貴的海洋資源很快就會被占完。他說:“一般開發商會一邊賣樓一邊配套,我們是先做配套,而且會用一半的土地來做。”
近年來,霍英東集團已建成南沙大酒店等休閑項目。2011年7月,全國最大的游艇會完成一期工程。與其他私人貴族俱樂部不同,他希望這座古城堡形狀的建筑日后成為南沙的重要地標和公眾旅游點。
南沙毗鄰港澳,霍震霆一直希望將其做成人性化的優質城市,滿足人們對生活素質的訴求,吸引高端人才。他說:“現在在南沙工作的人晚上一放工就跑回市區,只留一個空城。我希望南沙的配套設施更人性化,在不遠的將來變成一到下班時間,廣州的白領和公務員都開車到空水澄鮮的南沙來享受生活,香港人也可以‘晚上到南沙睡,白天回港辦公’。”
霍震霆還想把南沙建成一個國際交流的平臺,讓國際人士到這里不會有任何的不自在,無需改變生活方式即可拋開等級、意識形態,與國人進行溝通。他定義南沙的服務對象是香港一些年輕人,內地一些中產階級、文化人士,還有一些外國人,大家在這里無需高消費就能度假享受、廣泛切磋。他說:“有了這樣的基礎和氣氛,南沙就可能形成一個文化中心,很多文化創意企業可以在這里發展起來。”
霍震霆的這一套設想頗具吸引力,他說:“希望四通八達、充滿生活氣息的小南沙概念能擴展到整個大南沙,這樣才更有價值。如能改善人們對城市的認識,我就心滿意足了。”
編輯:羅韋
關鍵詞:香港 霍震霆 南沙 霍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