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高敬德:祖國養育了我 我應回報祖國
上世紀九十年代對高敬德的采訪,文章中不乏“哈爾濱的開荒牛”、“國企醫生”、“開創先河”等一類贊美之詞。是的,二十多年來,高敬德的足跡和投資遍及祖國大江南北,創下一個又一個矚目的奇跡。時至今天,雖然他身上已掛滿各種耀眼的光環,但他“敢為天下先”的斗志絲毫未變,而且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他的抱負是產業報國,心中所系的已不單是企業的效益,而是國家的利益。故此,他把握時代脈搏,在祖國內地建設全國乃至世界矚目的高科技產業基地,項目投資巨大,科技含量極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他要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的自主創新走出一條新路。
高敬德最大的心愿是產業報國,回饋社會則是他一直以來的目標,“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他坐言起行,說到做到。高敬德博覽群書,善于思考,在環顧香港回歸初期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情況后,頗有感慨:香港長期受殖民統治的影響,由于回歸祖國時間尚短,港人的國家意識、民族觀念仍然薄弱,香港的人心還未實現真正回歸,而要實現人心的真正回歸,須首先從文化入手。中華文化是香港文化的根基,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弘揚中華文化,乃實現香港人心真正回歸的最佳辦法。因此,高敬德義不容辭地挑起社會重擔,毫不猶豫地投入了巨大資金,與多位知名人士發起并聯合香港200多位全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和社會名流成立了致力于弘揚中華文化的全港性、綜合性的最大文化團體—香港中華文化總會。香港中華文化總會的創立,成為香港文化發展歷程上新的里程碑。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成立之時,香港受外圍環境影響,經濟仍處于低潮,但香港中華文化總會過往每年經常性開支近3,000萬港元,高敬德都是一人承擔,12年來,他為香港文化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這在香港乃至華人世界都罕有人做到,足見高敬德在香港推廣中華文化的一片赤子之心。
高敬德領導的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團結香港各界愛國愛港并愿意弘揚中華文化的社會團體和人士,形成一支凝集社會各階層和廣大民眾向心力的愛國愛港的主干隊伍,肩負“以文化回歸促進人心回歸”、“以文化推進社會和諧”、“以文化推動經濟發展”的使命,致力于弘揚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通過舉辦一系列規模大、影響深的文化活動,深入小區中推廣中華文化,進一步增強了香港市民的愛國情懷,為“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和社會的和諧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
今年是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成立的第12個年頭,香港中華文化總會由創會時的34家社團擴大至近400家、會員7.5萬余人,是香港最大的民間綜合性文化社團,具有其它社團不能比擬的“貫通香港上、中、下各社會階層;聯絡香港左、中、右各派別人士;融匯香港婦、老、少各類別人群”的獨特作用。香港中華文化總會的社會根基越來越深,影響力越來越大,已成為香港最大的文化社團和不可忽視的愛國愛港新生力量。文化總會成立12年以來,共著書立說5,000多部,在報刊發表文章50,000多篇,在小區演出3,000多場次,并舉辦全港中學和大學“學習基本法”、“共建和諧社會”、“我心中的祖國”征文比賽,推廣普通話活動,為香港社會的人心回歸、和諧發展、穩定繁榮、政制發展、基本法的推廣,為祖國內地的教育、文化、公益事業、經濟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
創會12年以來,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始終堅持創會之初的宗旨,并更加深入到香港社會各階層,特別是青少年之中,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緊貼香港發展脈搏,近年來更積極配合香港社會發展需要與國家文化建設的方針,加大在青少年中推廣傳統文化的投入和力度。近年來,內地各中小學校推廣《弟子規》等傳統經典的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相比之下,有機會接觸并了解傳統經典的香港青少年卻少之又少。2011年3月,香港發生青年公然襲擊特首事件,有見香港青少年暴力傾向日益嚴重,有感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及道德修養、重塑青少年道德品格的重要性及緊迫性,高敬德第一時間在報刊發表了“弘揚中華文化 抵制暴力文化”的文章,深刻認識到在香港青少年中推廣中華文化及道德修養已是刻不容緩。文化總會更責無旁貸地擔負起這個社會責任,全力于全社會推廣中華傳統文化。2011年8月,文化總會與民建聯合作,首次深入香港18區舉辦“傳承中華文化 傳誦經典詩文”全港暑期中華文化活動,此為香港首屆集傳統經典(《弟子規》)、舞龍舞獅、書法繪畫、動漫教程于一體的綜合文化活動,取得了積極正面的反應和不同凡響的效果。這次活動動靜結合,寓教于樂,是一種很好的嘗試和突破,一方面對于培養小朋友優良的道德品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為香港本地民間力量推廣中華傳統文化開創了嶄新的模式、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文化總會希望于全香港繼續深入開展推廣中華文化的活動。
暑期活動所取得的積極成效,極大堅定及鼓舞了高敬德的信心,9月下旬,文化總會再次推出《弟子規》系列活動――與所屬南區武術會聯合主辦“學習弟子規 成就你我他”講座暨文藝匯演,榮幸地邀請到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教授進行專題主講,與現場500多名街坊、家長和小朋友分享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即場剖析了傳統經典著作的深層意義,著重提出要讓孩子從小接觸和學習《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等傳統文化經典。活動不僅弘揚了中華文化,傳承了中華文明,更取得了積極正面的反應和不同凡響的效果,對現實生活中如何學習做人都具有指導意義。
其實,早在 2007年的“全國兩會”期間,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高敬德已提出了把孔子圣誕(8月27日)定為香港公眾假期的提案。這正是高敬德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愿望。高敬德表示,數千年來,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國社會一般民眾的核心價值觀,并在世界上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和民族傳統的標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南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儒家哲學注重人的自身修養,要與身邊的人建立一種和諧的關系,提倡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思想及達到溫、良、恭、儉、讓的道德境界。當前,中國和香港都在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借古鑒今,儒家的和諧思想閃爍著時代的光輝,對弘揚儒家思想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對于建設和諧文化,構建和諧中國、和諧香港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從一個高度上反映了高敬德多年來弘揚中華文化的真知灼見。
高敬德感慨地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大增強,極大地強化了海外僑胞對祖國的認同感,巨大的凝聚力使海外華人華僑成為中國經濟、文化融入世界的重要“推手”。 從辛亥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一直到現在,華人華僑對近代和當代中國每個階段的發展,都曾做出舉足輕重的貢獻。海外僑胞對祖國的情感是最深的。而這種情感源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所孕育的中華文化,就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源泉,就是維系中華民族兒女之心的根,這也是激勵他堅持12年、在香港做好文化事業的背后動力。他動情道之,五千多年來,歷經重重磨難,任憑風云變幻,我們龍的傳人、炎黃子孫雖遍布全球,但中華民族情感永不褪變,根深蒂固的中華文化是維系和促進海內外華人血濃于水的親情與親和力的巨大源泉! 縱觀歷史,古今中外,中華文化是全人類古文化中唯一從未中斷而延續至今的偉大文化!偉大的中華文化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血脈線、生命線! 作為香港同胞,我們以身為炎黃子孫而自豪,我們以身為中國人而驕傲!
對于文化在社會中所發揮的作用,高敬德深有體會。文化的神奇之處,在于具有無與倫比的精神力量和強大的凝聚力。當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歐美商人因不了解中華文化而感到諸多不便時,紛紛開始學習中文,雖然他們不愿意承認學習中文是因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只是因為經濟方面的需要,但他們終于還是不得不向中華文化低頭。這說明文化與經濟是不能分離的共同體。另一方面,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完整的華人華僑史也是一部中華文明的傳播史。海外僑胞通過遍及世界各地的中餐館,讓全世界認識和分享到中華美食,也通過會館社團把儒家思想介紹到海外,還通過興建華文學校、創辦華文報刊、出版華文書籍將中國語言、文學、戲曲等等傳播到海外,而中醫藥的合法地位也因他們的努力而得到了東南亞、美國、澳大利亞和歐洲許多國家的承認。中華文化在一代代的華人華僑的傳播下,正在海外煥發新的生機。
因此,弘揚中華文化,是我們這一代的神圣任務,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使命。尤其是香港長期受殖民統治的影響,回歸祖國時間尚短,港人的國家意識、民族觀念仍然有待提升,而要想做到這些,首先須從文化入手。只有推動中華文化,才能實現香港更好的發展。高敬德有很強烈的使命感,對于國家的養育之恩,他銘感圖報。
今年,胡錦濤總書記在7.1講話中提出,要不斷開創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要著眼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不久前召開的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決議要實現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大繁榮大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文化強國。作為香港最大文化社團領軍人物的高敬德深感使命重大,任重道遠。他堅定地說,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將責無旁貸地承擔弘揚中華文化,把中華文化推向國際的責任;向世界充分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深化世界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因此,在香港這個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地方,以中華文化為紐帶的路子走對了,成立12年的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將在推動中國文化走向海外的過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總會今后還要注重創新和發展中華文化的時代內涵,增強中華文化的吸引力、聚合力和親和力,營造社會和諧氣氛,推動香港的穩定繁榮。高敬德的遠見卓識又一次得到了印證。
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指出:“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的7.1講話及其后多個重要場合,曾反復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因為文化軟實力已是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國各民族的較量是文化的較量,是人的素質的較量。
高敬德說,總書記對文化軟實力的論述,正是他在香港推廣文化事業多年來的心得和體會,他說,我熱愛中華文化、積極推廣中華文化,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把文化建設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我們要從更深刻的角度、更開闊的思路看待傳承中華文化中所遇到的困難與機遇;用更有效的方法、更得力的措施、更加堅定的信心實現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大繁榮大發展!
高敬德懷著愛祖國愛民族的情懷,不僅致力于弘揚中華文化,并為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為祖國的統一大業竭盡全力。
在2002年“全國兩會”上,高敬德作了題為“中華文化是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強大動力”的提案,并獲得了最優秀提案獎。因為當時臺灣的“臺獨”分子氣焰囂張,飛揚跋扈,肆無忌憚,并且企圖鼓吹“文化臺獨”來分裂民心,在文化上割斷臺灣與祖國的關系,以達到“實質臺獨”的陰謀目的。應對兩岸關系發展的現狀,高敬德提出中華文化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重要基礎,要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要認識到絕大多數的臺灣同胞的心是向著祖國的。五千年中華文化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的根,也就是中華文化將祖國和臺灣同胞的心時時刻刻連在一起,“臺獨”分子要在臺灣割斷中華文化的根是絕對辦不到的。歷史是最有力的證人,中華文化是擊敗、抵御“臺獨”、“文化臺獨”的癡想和陰謀的有效武器。六年之后,2008年隨著陳云林會長成功訪問臺灣,海峽兩岸的和平發展揭開了新的一頁。
時隔7年,2009年7月30日,深受中央和海內外矚目、由高敬德出任會長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正式創立。在兩岸關系向前推進展露曙光之時,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的成立可謂是應勢而生,高敬德的文化事業也攀上了另一座高峰。香港作為中西交匯之處,對于凝聚海外僑胞,推動今后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將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橋梁作用。特別是身任“雙會長”身份的高敬德表示,兩個會的會務發展上有相輔相成的意義。中華民族進入偉大復興的新世紀,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是我們國家民族的頭等大事。五千年中華文化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的根,也是中華文化將祖國和臺灣同胞的心時時刻刻連在一起的強大動力,兩岸同胞血同緣,書同文,語同聲,恒古不變。因此,通過維護兩岸共同的中華文化傳承,發揚中華文化海納百川的優秀傳統,可以增強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高敬德表示,一定要加強兩岸文化、教育、科技、經濟的交流和合作,不斷增進相互了解,以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這對推動兩岸關系的長遠發展作用重大。從這個層面上,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和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的任務是一脈相承的。
2010年度“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在香港隆重舉行,并由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主辦。在中央和賈慶林主席及中央、國家各有關部委、中聯辦、香港特區政府的充分信任下,在以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為榮譽主席、高敬德會長為主席的籌備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下,以“推進和平發展 促進和平統一 實現民族復興”為主題,由香港總會主辦并攜全港18個重要社團協辦的“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2010·中國香港)”,于2010年9月底在香港隆重舉行。
此次近2,000位來自全球包括港澳臺地區的代表中,臺灣代表多達600多位,分別來自島內36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不同的社團和機構,其中相當部分青年代表來自臺灣南、北部20間大學及學系。全球各國統促組織的代表近300位,來自近70個國家及地區。本港以曾蔭權行政長官為首的特區政府官員、知名企業家、文化教育界翹楚、香港杰出青年代表、大學生代表等約1,000人同時出席了大會。
賈慶林主席代表中央專為大會發來了賀函;杜青林副主席受中央委托率十大部委官員出席大會,與全體代表合影并在大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大會一致通過了綱領性重要文件《香港宣言》;同期舉辦了四場大型論壇: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兩岸經貿合作論壇、兩岸文化教育論壇和港臺青年交流論壇;同期收到近150篇約40萬字的論文。
本次大會出席嘉賓層次之高、演講者學術水平之精、參會國家及地區的代表范圍之廣、參會的臺灣代表尤其是中青年代表之多、前來采訪的傳媒之眾、社會轟動效應之大,都是空前的。各國代表和香港社會各界一致認為,以促進祖國統一為己任的全球華僑華人相聚香江,共謀祖國和平統一之良策,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這次全球促統大會移師香港成功舉辦,成為全球華僑華人的交流平臺,充分展示了香港“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突顯了香港在兩岸交流中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橋梁和示范作用。國務院僑辦主任李海峰、中央臺辦副主任鄭立中、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均高度贊揚本次大會為歷次全球促統大會中組織最好、規模最大、效果最佳的一次,是一次歷史性和盛況空前的成功大會。
對香港總會的發展方向、學習研究、人才培養、率團出訪以及重大的社會活動等各項工作的策劃和運作,高敬德都親自過問并提出要求,盡管港臺民間合作中不時遇到各種各樣、難以想象的困難,但有高敬德的坐鎮指揮,所有困難和問題都得以迎刃而解;高敬德親自協調并化解香港某涉臺社團之間的矛盾,成為香港涉臺機構的楷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們普遍反映,高敬德會長政治敏銳、慮事深遠、領導力強、穩健干練、出錢出力、工作扎實,香港總會所幸得人。
高敬德不僅身兼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會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而且還出任香港與內地投資商務促進會的會長,不辭辛勞為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商務往來及投資穿針引線,一方面為港商在內地提供大量投資商機,一方面為祖國內地經濟發展不斷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推動兩地經濟、金融、地產、旅游、文化產業等領域的進步,真正實現了“文化帶動經濟發展、經濟促進文化進步”的效果。香港中華文化總會于2003年7月28日至8月2日組織由高敬德親任團長、中央統戰部張廷瀚副部長任總顧問,近60位香港知名企業家參加的“香港商界知名企業家赴四川投資考察團”收效甚大; 2004年5月再次組織由高敬德任團長、時任全國政協秘書長的鄭萬通副主席任總顧問的105人“香港商界知名企業家赴湖北省投資考察團”,這是香港民間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考察活動,當時受到了國內外廣泛的關注。隨后,2005年又率團赴江蘇進行投資考察,獲時任江蘇省委書記、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李源潮的高度贊揚。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高敬德以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會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香港與內地投資商務促進會會長兼團長名義,并由海協會陳云林會長任總顧問,率領多個80人以上的“香港工商科技文化界知名企業家投資考察團”前赴江蘇、河南、山西、遼寧、貴州、湖北等省投資考察,其中2010年12月1日至5日率領160人的“香港工商文化界知名企業家赴湖北省投資考察團”最為引人注目,考察團成員收獲豐碩。多年來,高敬德率領的香港工商科技文化界知名企業家投資考察團共正式簽訂合資合作協議總額達1,300多億港元,達到了文化帶動經濟發展,文化和經濟相融合、香港與內地相對接的強大效應。因為高敬德廣泛的人脈關系,多位港商返港后,遇到投資問題,都請高敬德協助與當地政府溝通,使問題得以圓滿解決。高敬德為香港工商科技文化界和內地許多省份架起了一座溝通、協調、投資、發展的橋梁。
愛國不但要奉獻國家,更要急國家所急,高敬德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早在上世紀80年代,高敬德的足跡和投資已遍及祖國的東南西北,從珠江三角洲的廣東到海南;轉戰長江三角洲的江蘇、上海;再進軍華北地區的北京市、河北省,并在東北地區的黑龍江省當了開荒牛,投入巨資,為創建哈爾濱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當地投資額最大的港商,并獲榮授為哈爾濱市第一位海外榮譽市民。隨后創辦了天鵝航空公司,擁有13架客機和50多條國際國內航線,成為首家中外合資的大型航空企業。他又率先嫁接改造中國十幾家大型國有企業,投資額達60余億元人民幣,就業職工近10萬人,獲得了“國有企業醫生”美譽,開創了嫁接改造國有老企業的先河,并開拓了一條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對接之路。
2005年,以高敬德為首的30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合提出了《關于加快發展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的提案》,被全國政協做為促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提案予以大力支持。由高敬德全額投資建設的世紀晶源科技有限公司暨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基地落戶深圳,現該產業基地已成為全球最大最全、我國唯一“產業全覆蓋、產品高端化、技術核心性、自主創新型”的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基地和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該項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極佳,填補了國家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的空白。中央、國務院對該產業基地十分重視,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賈慶林主席、習近平國家副主席、李克強常務副總理以及張德江副總理、劉延東國務委員等均做出重要批示予以大力支持。
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基地是港深高科技和產業界對接融合的典范,是港深兩地經濟合作的典范。產業基地由世紀晶源科技有限公司分三期投資建設,首期投資128.9億元人民幣。目前,高敬德千方百計、幾經輾轉引進的價值80余億港元的美歐日國家的高尖端設備、近20項關鍵性專有核心技術和引進的60余名領軍型科技人才組成的技術團隊均已到位,正在投入外延片、芯片、器件、模塊、整機、系統等核心技術產品的生產。產業基地主要自主創新研發生產當今世界最為矚目的對于能源戰略、環保戰略、信息戰略、國防戰略、新型工業至關重要的半導體微波器(MW)、半導體激光器(LD)、半導體照明(LED) 、紅外探測與成像(IR)、日盲紫外成像系統(SBUV)、激光顯示(LDDD)等產業的外延片、芯片、器件、模塊、整機、系統等高端核心技術產品。
現產業基地已在內地擴張,該產業可極大地帶動我國微波通信、移動通信、光通信、光存儲等信息光電子、能量光電子、軍用光電子、汽車光電子、家庭消費光電子、半導體照明、紅外與傳感技術、日盲紫外成像、激光顯示(電視)等新光源、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蓬勃發展,對跨越式提升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層次,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高敬德的抱負是產業報國,他高瞻遠矚,把握時代脈搏,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凝聚了他近年來全部的心血,他要為國家調結構、轉方式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自主創新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高敬德連任第八、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是一位任期已近20年的年輕資深老委員,問到高敬德對政協事業的看法,他一往情深地說,全國政協的體制、功能越來越健全,作用越來越大,國家對政協委員的提案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重視,政協委員在參政議政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強。政協委員建言獻策,不論是中央、國務院和全國政協領導或是地方各級政府和政協領導,都十分重視。而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國政協委員,更肩負著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偉大方針,發揮香港與內地溝通的橋梁作用,推動香港與內地深入合作的重任,在這一層面上,香港全國政協委員確實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歲月消逝,時光流轉,也只是在高敬德身上留下幾許滄桑的痕跡,卻更增添了他灑脫的氣度,成熟的風韻,穩重的魅力。高敬德的擔子越來越重,社會責任越來越大,但他是越忙越有活力,他要實踐自己的理想-盡自己一生的力量來報效祖國。
編輯:羅韋
關鍵詞:香港 中華文化 高敬德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