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袁浩:因地制宜搞活地攤經濟
近段時間,為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多地試水為“地攤經濟”松綁。截至5月底,全國已有1200萬小店和路邊攤收入實現了同比增長。
面對驟然升溫的地攤經濟,我們既要予以肯定,但也要防止其“發燒”。過去,一些城市的監管者過于苛刻,對攤販缺乏起碼的包容。而現在,一些地方又過于寬松,缺乏基本的治理。據媒體報道,遼寧大連某夜市開放后,附近出現交通堵塞、地面一片狼藉的現象,隨即被停業整改。在其他城市,也不同程度存在商販占道經營、街道臟亂、噪聲擾民、衛生安全得不到保障等問題,影響了城市正常的生活秩序,引來質疑聲不斷。
如何讓地攤經濟活起來,避免一哄而上、一放就亂、一收就死,考驗著城市管理部門的能力。筆者以為,搞活地攤經濟也要因地制宜。一方面,“販夫走卒、引車賣漿”是古已有之的正當職業。各地政府要有長遠眼光,對地攤經濟采取寬容態度,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和自由,同時要吸取以往的治理教訓,學習借鑒成功經驗,加強精細化管理,重點落實好垃圾分類、油煙處理、食品安全等規定,引導其規范有序、文明守法經營,盡最大努力爭取全社會的最大認同和廣泛支持,堅決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現象,真正實現保民生、促就業、拉動經濟,為城市發展錦上添花。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經濟 地攤 因地制宜 搞活 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