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郭玉輝等:探索建立健康扶貧長效機制
作者: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郭玉輝、龔 凌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后一年,收官之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給打贏脫貧攻堅戰帶來新的挑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途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部分貧困群眾和低收入群體脫貧致富的“絆腳石”和“攔路虎”。習近平總書記前不久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采取有效措施,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針對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挑戰,我們要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中抓好健康扶貧各項任務,探索建立健康扶貧長效機制。具體而言,可以圍繞加快完善落實健康扶貧政策、補齊貧困地區醫療服務短板、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建立因病致貧監測預警系統、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等方面發力,重點抓好關鍵環節。
加快完善落實健康扶貧政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健康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提出明確要求。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關于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健康扶貧工程“三個一批”行動計劃》《貧困地區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方案》。貧困地區要聚焦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強化責任狠抓落實,提升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搞好政策配套銜接,確保健康扶貧政策落實落地落細。同時,要確保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健康扶貧工作還應進一步健全統一規范的醫療救助制度,做出前瞻性的政策安排,適當擴大健康扶貧政策的覆蓋面。比如,將因病支出型相對貧困群體納入救助體系。因病支出型相對貧困群體是低收入群體之一,他們在遭受重大疾病風險時往往因個人自付醫療費用過高而陷入貧困之中。因此,建議盡早明確因病支出型相對貧困家庭的認定標準、待遇給付、退出機制,并對其實施動態管理,做到在開展救助的同時又不浪費資源。此外,還可將健康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與縣域綜合醫改、健康中國行動融合推進,持續推進傳染病及地方病綜合防控,完善農村基本公共衛生健康服務,提升貧困地區的婦幼健康水平,建立健康危險因素防控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補齊貧困地區醫療服務短板。貧困地區醫療服務“補短板”,需要做好建立健康扶貧人才支撐體系、加強鄉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強化人才培養。進一步改善人才結構,增加貧困地區醫療衛生人才數量。可以充分發揮醫學類高校、科研院所人才智力優勢,采取繼續教育、進修等途徑改變貧困地區醫療衛生人才存在的學歷低、職稱低、醫療技術水平低等現象,提升其職業技能水平;委托醫學類高校定向培養貧困地區急需的醫療衛生技術人才;創新用人方式,通過“鄉聘村用”等方式緩解貧困地區鄉村普遍存在的鄉村衛生室人才短缺現象。二是要加強鄉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調研中發現,有的地方尚未建成村衛生室,群眾就醫不便;有些已經建有衛生室的行政村也存在面積不達標、醫療基本設備缺乏等問題,既無法為貧困人口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也無法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因此,各級健康扶貧部門應加大投入力度,補建村衛生室并統一村衛生室房屋建設、診療制度、設備配置、人員配備等標準,實現貧困地區基本醫療服務標準化。三是要在貧困地區村衛生室開通醫保支付系統。醫保支付是保障群眾獲得優質醫藥服務、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的關鍵機制,要實施更有效率的醫保支付,方便農村貧困人口就醫,增加農村醫療資源的可及性。同時,有關部門應探索建立適合農村衛生室實際的醫保監管模式,為其健康運行保駕護航。
進一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為實現健康扶貧的目標,必須通過提升醫療保障水平,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公共衛生服務等措施,確保貧困群眾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報銷、大病有救助。現有的健康扶貧內容和功能還較為單一,主要是為貧困戶提供醫療費用補償,通過盡量減少貧困戶醫療支出的方式來消除其因病致貧的經濟根源。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考慮拓展擴大醫療保障服務的內容,更好地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為貧困地區扶貧救助對象提供包括護理服務、康復訓練等在內的綜合性保障服務。
建立因病致貧監測預警系統。目前,健康醫療大數據已經在臨床研發、診斷治療、健康生活等諸多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成為保障人民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的重要手段。應進一步挖掘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將有關部門的診療大數據、參保大數據、救助大數據、扶貧大數據、收入納稅大數據等進行整合,設立相應的預警線,開發出適合貧困地區情況的因病致貧預警系統,為貧困群眾撐起健康保護傘,降低居民的健康脆弱性,從而消除因病致貧的隱患。
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優勢。在減輕貧困群眾醫療負擔方面,中醫藥診斷方式簡單、治療用藥比較方便、治療費用較為廉價等優勢明顯,這對于貧困群眾擺脫貧困能夠起到直接的作用。另外,貧困地區更應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強化健康服務。在疾病預防方面,可以通過體質辨識、膏方調理等多種手段方法對貧困群眾進行健康干預,減少其疾病的發生。而且,通過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在鄉村普及推廣太極拳等中醫養生運動,轉變生活方式,也能保護貧困群眾的健康。
總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導致農村人口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中探索建立健康扶貧長效機制,是實現貧困地區困難群眾可持續脫貧的重要保障。需要強調的是,與其他扶貧機制不同,健康扶貧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系統性工程,應建立完善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以保障健康扶貧的最終效果。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健康 扶貧 貧困 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