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汪伯華:鋼軌上的“神奇工長”
(廣西壯族自治區總工會供圖)
人物核心提示:汪伯華,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百色工務段工長。他參加工作21年,獨創“1米1量”的工作方法,堅持線路病害整治標準“高一檔”,由他帶領的工區,線路質量穩居百色工務段各工區前列,擔任工長10余年,他先后將6個后進工區帶領成為先進班組,贏得了“神奇工長”的美稱。
匠心金句:“工匠”就是要到最艱苦、最困難的地方去解決問題,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斷淬煉技藝,做好“傳幫帶”,把“工匠精神”一直傳承下去。
他,與道尺相伴21年。在工作上勇于擔當,技術上精益求精。他獨創匠人工藝,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先后將6個后進工區變成先進班組,為提升山區鐵路線路質量,確保旅客平安出行、貨物運輸暢通作出了貢獻。他,就是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百色工務段工長汪伯華。
守護鋼軌健康的“鐵路醫生”
1993年10月,21歲的汪伯華來到鐵道部第二工程局二處,成為一名鐵路建設者,并參與南昆鐵路米花嶺隧道建設。
“那時的大西南還是重重大山阻隔的閉塞之地,沿線群眾住的都是破破爛爛的土房,真是窮啊。”回想起修建南昆鐵路、建設大西南的日子,汪伯華感慨萬千。從那時起,這片土地變成了他心中長久的牽掛。
南昆鐵路建成通車后,鐵路沿線需要大量線路養護工。“招賢令”一出,便觸動了汪伯華內心深處的那份牽掛。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并于1998年7月成為了一名線路工。
南昆鐵路所經地區,地形復雜,線路病害多發。為了確保線路質量達標,保障列車運行安全,汪伯華始終堅持“抓住關鍵、干在要害”的科學方法,精細養護線路。
按照工務段要求,線路軌距容許偏差管理值是+6毫米、-2毫米,軌距變化度(率)是2‰,汪伯華把這個標準提高到+1毫米、-1毫米、1‰,并按這“三個1”的標準,對線路進行全面整治。按照驗收標準,必須做到“3米1量”,汪伯華則提高了標準進行“1米1量”。
“三個1”和“1米1量”是汪伯華獨創的工作方法,更高的標準意味著更大的工作量。每整治1公里線路,至少要彎腰1000多次。長年累月地彎腰跪地測量,汪伯華患上腰椎間盤突出,膝蓋上盡是老繭,但線路質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在“汪伯華式高標準”的嚴格要求下,汪伯華帶領的工區,軌檢車平均每公里扣分很快就從幾十分降到幾分,線路質量穩居百色工務段各工區前列。如今,汪伯華的工作標準已在全段推廣。
對一切線路問題“零容忍”
“對工務人來說,線路病害就像進入眼睛里的沙子,不除掉就不舒服。”帶著這樣的職業“潔癖”,汪伯華在工作中堅持對一切線路問題“零容忍”,對再小的線路病害也要第一時間“醫治”好。
汪伯華在興義線路工區當工長期間,有一天,巡線工劉胡寶巡道中發現6號道岔左側兩顆螺帽斷了,可他身上只帶了一顆螺帽。換了其中一顆螺帽后,劉胡寶打算第二天再來換另一顆。當時,汪伯華剛好經過,了解事情原委后立即讓劉胡寶在現場看守,然后自己跑回工區取新螺帽來換上,確保行車安全萬無一失。
還有一天晚上,貴州興義氣溫驟降到零攝氏度,作為工區工長的汪伯華忙碌到凌晨。回到宿舍剛躺下來,被子還沒有捂熱,他就聽到列車通過接頭時發出的異常聲響。汪伯華立即拿起照明燈跑到現場,經過仔細排查,他發現調車線的鋼軌有一個接頭夾板已經裂斷,情況十分危急。汪伯華當機立斷,馬上采取防護措施,換上新配件,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
明天安排什么任務、要采取什么方法、哪個人負責哪項工作……這是每天晚上入睡前,汪伯華都要考慮的問題。對管轄的線路設備,他從最關鍵、最困難的處所入手,先把重點地段整治好,再整治其他地段。每處理一處線路病害都是高于段上下達的技術標準要求,真正實現了“干一處、保一處、穩一處”。“只要堅持科學作業,堅持執行嚴格作業標準,堅持苦干實干,沒有養不好的線路。”汪伯華始終認定這個理兒。
帶隊有方的“神奇工長”
由于長期超飽和運輸,永樂線路工區管內線路翻漿地段多,病害整治難度大,線路動靜態扣分一度位居百色工務段末尾。2012年10月,汪伯華臨危受命,被緊急調往永樂線路工區擔任工長。
這樣的 “救火”,對汪伯華來說已是第六次了。2006年7月以來,他先后擔任巖龍、田丁、沙廠坪、興義、冗百線路工區工長。雖然這些工區的線路設備差,每月排名幾乎都是全段倒數,但他總能在兩三個月內把這些后進工區變成先進班組。
汪伯華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令所有干部職工都感到驚訝。有人說:“汪工長神啊,去到哪里,哪里就是先進。”可是汪伯華從不覺得自己具有超能力,在他看來,沒有帶不好的職工,只有不會帶職工的工長。而“真情溝通、不怕吃虧、樂于奉獻”便是他帶隊成功的秘訣。
田丁線路工區有一位老職工身體不好,長年生病在家,汪伯華每次回百色,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他;巖龍線路工區有一個勞務工的愛人患了重病,需要一大筆住院費,汪伯華便組織工區職工捐款,并帶領職工到醫院看望,感動了工區的所有勞務工……
“干的活比別人多、懂的業務知識比別人多、留守工區的時間比別人多。每逢節假日以及進入雨季防洪時段,他都會主動留守工區,既給現場安全‘加了一把鎖’,又把跟家人團聚的機會留給了其他工友。”汪伯華的徒弟劉楠這樣評價他的師傅。
2015年,以汪伯華名字命名的“伯華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作為負責人的汪伯華也肩負起了為百色工務段培養工班長的重任,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工作技巧和方法傳授給身邊工友以及年輕骨干。
如今,“伯華創新工作室”已經成為段上出了名的“工班長培訓基地”,由汪伯華手把手帶出的22名工長和7名管理干部,成為了百色工務段安全生產的中堅力量。他們與汪伯華一樣,用一套系統科學的作業標準守護著鐵路運輸的安全。
“榮譽讓我感到肩上的責任和擔子更重了。”聊起未來,汪伯華表示要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做好線路養護工作,用心做好“傳幫帶”,培養出更多高技能人才。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汪伯華 線路 工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