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大會發言 大會發言
張勇常委: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 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 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張勇常委代表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的發言
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是推進教育公平、保障學有所教、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關鍵環節,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視察時強調,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教育,要保持教師隊伍穩定,鄉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實施“全面改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等政策措施,貧困地區和農村地區教育明顯加強,基本辦學條件整體改善,實現了農村學生“有學上”,但距離“上好學”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鄉村弱。部分地區農村學校辦學條件薄弱,全國還有11萬所農村小規模學校,在校生380多萬,基本都是貧困程度最深、最弱勢群體家庭的子女。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仍較多,成為農村教育的難點。二是城鎮擠。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還有26.5萬個,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據測算,到明年消除這些大班額,全國學位總缺口還有370萬個。由于農村學校向鄉鎮集中,學生對寄宿制學校需求加大。三是人才缺。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機會受限,優秀教師進不來、留不住。結構比例失衡,女教師、高齡教師多。涉農人才嚴重不足,中職農林牧漁類專業全國招生嚴重下滑。
鄉村振興最終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養要靠教育,新時代農村教育還需“再加碼”。建議:
一、 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首先要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經費保障機制,通過加大教育轉移支付力度,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要明確中央和地方事權,夯實地方主體責任。其次要按照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義務教育學校。整體教育資源不足的地區,要加快新建和改擴建校舍步伐;相對飽和、但結構不合理產生大班額的地區,要著力引導生源合理流動。還要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保障這些孩子安全健康成長。
二、 多渠道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堅持“底線思維”與“能力提升”并重,推進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重點支持“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改善義務教育薄弱環節,加強易地扶貧安置區配套學校建設。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和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解決山高路遠、就學不便孩子的寄宿需求。注重發揮城鎮優質學校對農村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合理配置。
三、 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農村教師是辦好農村教育的關鍵。建議實施農村教師支持計劃,加強工資、周轉房、培訓等激勵保障,尤其要提高寄宿制學校班主任津貼。探索改革編制管理,建立編制“周轉池”,提高編制使用效益。深入推進教師縣域交流輪崗制度和“縣管校聘”改革,將農村基層任教年限作為教師晉升職稱必要條件。精準培養農村“一專多能”教師,完善“特崗計劃”,加強農村教師“本土化”培養。
四、 推進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推進農村學校寬帶網絡全覆蓋。通過“互聯網+教育”,把優質教育資源大規模低成本送到邊遠地區學校,加快實現教育公平。大力提倡直播教學、雙師教學,通過“一塊屏幕”彌補優質教師資源缺乏問題,改變貧困地區、農村地區孩子的命運。同時要加大教師培訓,讓農村教師用新教學方式來改造農村教育。
五、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職業教育。新型職業農民有知識、有技術、懂管理,是發展現代農業、促進鄉村振興的人才基礎。要加快培養職業農民,提高學習收益、降低學習成本。針對縣級農業職教、培訓、技術推廣資源分散的情況,加強機構、人員、經費的統籌整合。考慮農業特點,實行彈性學制,推廣“半農半讀”。
(發言人工作單位和主要職務: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正部長級))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