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劉四建:做好干濕分離,邁開垃圾分類第一步
作者:北京市豐臺區生態環境局 劉四建
目前我國還處于垃圾分類習慣的培養期,在推行垃圾分類時應少一些高大上、多一些接地氣,要結合國情、地情,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垃圾分類的這條道路就會越走越寬。
近日,筆者到一家在業內較有影響的垃圾分類回收公司調研。這家公司成立15年多了,是國內較早開展垃圾分類回收的企業之一。15年來,公司主要靠出租廠房和政府政策性補助維持運營,雖負重前行但仍不遺余力從事垃圾分類回收,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責任。
通過調研,筆者深深感受到,垃圾分類不能搞運動式,雨過地皮濕,而應潛移默化,久久為功,需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讓每一個人邁開第一步,由量變到質變,逐步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從表面上看,垃圾分類是一件舉手之勞的小事,但是真正要推而廣之、落到實處,并不容易。如北京推廣垃圾分類并不算晚,早在1993年,北京《城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就規定對城市生活廢棄物“逐步實施分類收集”。但時至今日,20多年過去了,不能說沒有收獲,也不能說沒有努力,但垃圾分類在北京一直未能形成規模,也沒有成為居民的普遍行動和生活習慣,卻是事實。
筆者認為,垃圾分類之所以難推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功夫不到、功夫不深,存在急功近利的傾向。在垃圾分類宣傳教育上看似形式多樣,但有的地方把主要精力放在垃圾桶的設計上,本末倒置,賺到的只是眼球。垃圾分類“試點成功、推廣困難”現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所謂的“試點成功”,主要靠高人工成本,靠有獎活動,靠“綠袖標”現場引導和二次分揀,這種“成功”是表象的、不可持續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做好垃圾分類,必須從長計議,腳踏實地,認認真真打好基礎,才能取得真正的進展。
黨政機關帶頭,用單位帶動家庭。黨政機關是垃圾分類的制定者、倡導者,理應要當好垃圾分類的先行者和領頭羊。黨政機關具有嚴密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便于垃圾分類工作組織、培訓和開展。近日,北京市召開的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強調,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要帶頭開展垃圾分類,禁止使用一次性物品。各級黨政機關要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相應的管理辦法和監督考核措施,讓每一名工作人員都成為垃圾分類的踐行者。形成習慣后,這些工作人員自然會把垃圾分類的意識帶回到家中。用單位帶動千家萬戶,將會有力促進全社會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
做好基礎教育,讓小手拉動大手。從國外經驗來看,做好垃圾分類需要一代人、兩代人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全部完成。要養成垃圾分類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針對中老年群體,可以通過高強度、高頻率的宣傳引導,來幫助他們一點點改掉舊陋習,養成新時尚。做好垃圾分類真正的希望是從孩子開始,要把垃圾分類知識列入學校的基礎教育,讓孩子把學到的知識帶回家中,用小手教會大手、用小手帶動大手,把垃圾分類的理念傳播到千家萬戶。在中老年人舊習慣的改正中,在孩子們新觀念的形成中,新陳代謝,通過一代代人的努力,整個社會的垃圾分類習慣自然就養成了。
做好干濕分離,邁開分類第一步。垃圾分類推不下去, “理念上認同、行動上滯后”是主要原因,讓垃圾分類邁開第一步是關鍵。大道至簡,目前我國還處于垃圾分類習慣的培養期,在推行垃圾分類時應少一些高大上、多一些接地氣,要結合國情、地情,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以老百姓是否接受、能否做到為標準。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主任孫新軍近日在回答市民熱線時講,資源回收、干濕分開,稍微有一些難度的垃圾可以拿這個方法判斷一下,只要日常做到干濕分開,就已經是為垃圾分類做貢獻了。相信通過正確引導,只要千千萬萬的市民邁開第一步,垃圾分類的這條道路就會越走越寬,真正成為人們的行為自覺。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垃圾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