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新醫改推動市場整合 30家藥企聯手打造千億處方藥零售平臺
6月29日,在2019年中國醫藥零售行業大會上,由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支持、百洋醫藥集團牽頭,近30家主流醫藥工業企業聯合宣布啟動“千億處方藥零售平臺”。平臺將在新醫改的挑戰與機遇下探索全新的醫藥零售模式,推動行業走向規范、成熟,實現“市場與政策相匹配,企業發展與國民健康相鏈接”的融合發展。
據介紹,未來,該平臺將發揮全球主流藥企的處方藥品類供應能力與高效協同能力,專業分工提質增效,提升全地域、全品類處方藥的患者可及性與終端藥事服務,合規迎接零售市場增量,推動中國醫改政策深化落實。
行業政策改革
處方藥銷售“危”“機”并存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新醫改政策背景下,醫保控費、一致性評價、兩票制、“4+7帶量采購”等一系列醫改新政密集出臺,給行業發展帶來了深遠影響,中國醫藥行業商業價值鏈正在重塑,醫藥工業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藥品“高溢價”時代即將過去,藥價普降、藥企利潤被攤薄以及高額營銷成本,使得藥企必須在不得不面對“專利懸崖”與“渠道壁壘”時,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尋找新的市場機遇。
大部分跨國藥企在中國的增長主要是創新藥和原研藥,一系列政策變化拉大了原研藥和仿制藥的價差。武田大中華區副總裁婁渝表示:“慢慢失去醫院市場的藥品品牌需要有創新經營策略,零售渠道很可能會成為原研藥產品繼續保留產品價值的方式之一。兩證合一、簡化流程,醫保定點資質放開,醫保統籌試點放開,處方外流都將長期利好零售市場的銷售增長。”
醫院價值回歸帶來院外處方藥銷售市場,處方藥零售擴容是新醫改的必然產物。根據市場研究機構預測,2020年我國處方藥市場總規模可達18900億元,醫院處方流出量約占總體處方量的1/5左右,我國處方外流市場規模將接近4000億元,而其中處方藥零售市場的銷量將超過1500億元。
但實際上,零售渠道也在重構,目前中國醫藥零售行業較為分散,還未達到成熟階段,由于國家醫保局及全國各地醫保部門的嚴控費,中國藥品監管體系的強監管,中國藥品零售市場近兩年緩慢增長,零售行業也呈現關店率提升、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等行業特點。
面對政策和市場帶來的挑戰和機遇,藥企獲取優質渠道和營銷資源迫在眉睫。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會長、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表示:“無論是零售藥店還是醫藥工業企業,都應該放眼全行業,建立好醫院、藥店、藥企可持續的協同關系,建立專業分工是提升行業效率和水平的必由之路。”
主流藥企“結盟”突破醫藥零售市場
面對市場擴容和業務模式的轉型,千億處方藥零售平臺的建立將結束藥企傳統“單打獨斗”的現狀,進入“資源共享”的時代,管理資源、運營資源、渠道資源、營銷資源、配送資源的集中度都將進一步提高,幫助藥企在保留產品價值的同時,實現工業企業價值回歸。
西安楊森渠道與商務管理部高級總監樊杰表示:“傳統醫療渠道模式下,面臨著醫院進藥難、醫生開藥難、患者買藥難等三大難點,而在政策扶持和國家鼓勵下,由于定點藥店購藥可報銷,門店多且更容易觸達患者,零售渠道擁有巨大的優勢,可以通過創新增值服務,助力患者全病程管理。”
中國的零售藥店解決處方來源、醫保對接、物流規范和藥事服務等四大核心問題后,必將承擔起處方藥銷售的歷史責任。付鋼表示:“不能適應新時代市場規則、不能與醫院建立穩定連接的零售企業只能在市場紅海中掙扎。百洋是一個商業化的平臺,深入研究鏈接各方醫療機構、零售企業和工業企業,幫助藥企先進的醫藥產品和醫療技術通過優秀的零售渠道進入應用場景。”
對于上游工業企業而言,為了幾個產品建立零售隊伍成本較高,百洋醫藥集團作為“千億處方藥零售平臺”的組織者,希望通過平臺機制,幫助上游企業制定適宜的零售策略,實現零售市場的數字化精準營銷。同時,對于零售企業,百洋也會從信息技術、供應鏈和資源對接方面,幫助零售藥店設計整體解決方案。
Mylan、武田、西安楊森、飛利浦、默沙東、安斯泰來、杰特貝林、三生制藥等主流藥企均對“千億處方藥零售平臺”表現出極大的期望,希望通過平臺整合產業資源、結合新技術應用,優化時間與費用成本,共同探討新模式、新發展、新機會,使得優質的產品、技術和服務開拓至更廣闊的市場,提升老百姓對健康產品的可及性。
編輯:劉暢
關鍵詞:醫改 藥企 處方藥 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