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一帶一路”建設需要補上人才短板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19日宣布,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于4月25日至4月27日在北京舉行。
王毅表示,截至目前,37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等領導人和兩個國際組織領導人將出席論壇的圓桌峰會。這一數字較2017年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時的29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有所增加。
除了與會的意大利、瑞士、希臘、匈牙利、葡萄牙等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吸睛以外,如何為“一帶一路”培養造就一大批優秀人才,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副主任、天津大學國際工程管理學院院長張水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首屆高峰論壇以來,“一帶一路”倡議更加深入人心。越來越多國家看到了“一帶一路”建設合作共贏的成果,看到了“一帶一路”建設與各國發展戰略的高度契合,看到了“一帶一路”建設為世界經濟增長挖掘新動力、開辟新空間的積極成效。同時,“一帶一路”是一項世紀工程,需要一大批具有全球視野、專業素質、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參與其中。
2018年,張水波對我國承擔“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重任的有代表性的29家大型國際工程集團公司進行了調研,發現受調研單位在列舉他們目前面臨的問題時,都把“具有家國情懷的熟悉基礎設施國際化經營規律的專業人才供給不足”列為最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職業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發布的《“一帶一路”人才白皮書》顯示,我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人才挑戰集中在質量上,66%的企業表示難以找到高級別人才。
在張水波看來,“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是設施聯通的關鍵,但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短期回報低、建設過程復雜并受社會環境變化的影響,其長期的運營也會受到后續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派別利益的影響,這一“投、建、營”過程十分復雜,涉及技術、經濟、金融、法律、跨文化等專業知識。因此,要想建設好這些基礎設施,具有國際化視野、具有家國情懷的高水平專業人才是這一工作的必要條件。
張水波強調,這些急需的專業化人才,不僅要具有愛國主義情操和國際視野,而且還要具備外向型、開拓創新的精神,且專業知識復合。“現實的問題是,國內大批高校畢業生找工作難,而‘走出去’所需要的專業化人才遠遠不能滿足現實需要,因此,為我國培養專業人才的高等教育必須承擔起這一重任。”張水波這樣說。
那么,我們如何培養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張水波表示,高等教育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職責,擔負著為國家戰略實施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廣育人才的重要使命。但從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專業和學科設置來看,還沒有完全根據我國重大戰略做出及時調整,還不能滿足可持續地推動“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的人才數量和質量上的需求。為此,他認為,高等教育在新時代下也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為此,張水波建議:一是改進相關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修改課程設置,增加“一帶一路”建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如,在國際經濟、國際貿易、國際金融、法律等專業中,增加基礎設施投融資、建設和運營方面的課程;二是在現有工程碩士專業學位中,鼓勵和引導高校開設“‘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投融資、工程管理與基礎設施運營”等具有學科交叉性質的專業方向;三是在管理科學與工程下面,設置“‘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經營”二級學科,培養高級管理和研究人才;四是在具備條件的高校,增設“全球工程經營”或“‘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經營”本科專業。并聘請長期從事國際工程一線管理工作的資深業界人士擔任講課老師,彌補學校老師對于實踐知識的不足。在辦學方式上,高校可以與我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央企等企業合作,采用3+1聯合培養方式,從而快速為企業培養實用性強的專業人才;五是可根據“一帶一路”國家使用的語言情況,適當增設相關“小語種”本科專業。同時出臺政策,鼓勵高校為企業開展“‘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管理”高端培訓。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一帶一路 人才短板 國際合作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