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賞一場畫中飛雪
雪,在傳統文人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心理認同并被賦予了獨特的文化意蘊。人們常常以雪比喻身心清白和品格高潔。因此,歷代文人都十分注重以雪為題的創作,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如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杜甫的“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劉長卿的“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等等。而這些詩詞中所表達的中華文化內涵和匠心營構的曼妙勝境,又極大地影響到畫家描繪雪景的審美取向。中國傳統文人注重全面修養,大都詩文書畫兼修,因而許多名家在作品中都呈現出詩畫同體、別開生面的品格風貌。
詩畫交融 情韻兼勝
據史載,最早創作雪景題材繪畫的是唐代畫家、詩人王維,被譽為中國雪景山水畫“開山鼻祖”?!缎彤嬜V》記載,宋代御府所藏王維作品126件,其中描寫雪景的作品就達20件。蘇軾更是評價其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山水畫達到詩畫交融、情韻兼勝的境界。
王維的《江山雪霽圖卷》以雪景為母題,集山水、樹石、人物、屋宇于一體,構圖奇巧,層次分明,既營造出雪霽清麗、萬木蕭瑟的自然景色,又呈現出溫婉、浪漫的詩人情懷。全畫采用勾勒技法,不施皴法,營構出雪霽時節寧靜的氛圍。尤值一提的是,畫中人物與環境相互照應,形態生動,既關照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又體現出深切的人文關懷,傳遞出畫家“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和精神追尋。
五代畫家巨然的《雪圖》,運用中國山水畫透視“三遠法”,即平遠、深遠、高遠,以三段式構圖營造三景。遠景主山雙峰屏立,形態整體;中景峰巒如聚,錯落有致;近景河岸樹石縱橫,倚山有路。整幅畫描繪北地景致,雪如凝脂,祥瑞寧靜,古雅清秀,宛若仙境。而對雪的表現,則以石綠、赭石為底,施以白粉染雪,正是運用了中國畫雪景之古法。
宋代畫家范寬可謂山水畫集大成者,其《溪山行旅圖》成為傳頌千古的經典。他的《雪景寒林圖》則表現了秦隴山川雪后的磅礴氣象。作品氣勢恢宏,意境深遠。作為三拼絹的大幅畫作,此畫構圖端穩、雄奇,山石、樹木、廟宇、民舍錯落有致,是典型的“范寬圖式”。在技法表現上,渲染層次豐富,筆墨凝重潤澤,以“雨點皴”表現的山石蒼勁厚重,充滿視覺張力,故被譽為“槍筆”。而大雪初止、山巒幽遠的特殊景致,使慣常的山水畫更具別致的如幻意蘊。
北宋畫家郭熙以其《早春圖》名聞遐邇,可謂運用中國山水畫透視“三遠法”之佼佼者。他的《雪山圖軸》以立軸圖式表現深山春雪覆蓋的景色,山巒疊影,民舍掩映,山泉垂下匯入溪流,靜中有動,靜中有聲,尤以利用光影襯托出雪山的明暗最為獨到,使人恍入幻境。而其熟用的“卷云皴”將山石輪廓表現得形神兼備;承襲宋初李成的“蟹爪枝”,則將寥寥樹木勾勒得迥曲勁挺。從畫幅款識可知,此畫與《早春圖》為同一年所作,畫法大體相近。
元代畫家黃公望的《九峰雪霽圖》以其獨特的圖式,描繪了雪霽中江南松江一帶的九座名山景象。九峰深壑縱橫、層巒疊嶂,組織疏密得當、錯落有序。以“中間開花”的方式,將山石由近端推至構圖中央和上端,使人產生一種直上云霄的升騰感。此作筆意簡淡、恣性寫意,全幅的天、水、遠山,都用淡墨烘染,把雪色表現得分外妖嬈。
總體而言,從唐代王維到元代黃公望,這一歷史時期的雪景山水畫,大多是在絹本上繪制而成,風格以精謹細膩的工筆為主,具有刻畫細膩、層層暈染、精微漸進、色彩飽滿豐富、造型嚴謹精致等特點。古代畫家那種“規范化了的音樂性的美”的線條至今仍影響著我們,成為我們學習傳統的藝術源泉。
在中國的文人畫家看來,繪畫的美不僅在于描繪自然,更在于線條、色彩,即筆墨本身之美。線條既具有表現物象的形態美,同時又具有不依存于這種表現而超然獨立的美,尤為重要的是它在形式結構中所傳達出的人的主觀精神境界、氣韻和興味?!耙蛐脑炀常允诌\心”的創作思想成為畫家耳熟能詳的理性共識,其高揚個人精神和情感意志的藝術主張,成為中國畫歷代美學精神充滿思想銳勢的理論基石。
傳承傳統 別開生面
明清以降,隨著宣紙的大量生產,尤其是生宣紙的廣泛使用,以及“水墨暈章”效果的不斷推進和“筆情墨趣”的日漸倡導,中國山水畫進入了更為寫意的態勢。這一時期延續至今,寫意畫成為與傳統工筆畫比肩而立的語言體系,加之重彩畫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山水畫的表現語匯。
清代石濤的《雪景山水圖》,就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傳統山水畫“以工為主”的程式規范。作品中的天空、水面以水墨涂抹,墨色浸潤,筆法簡括洗練,書寫意味厚重,給人以酣暢淋漓的享受。而山巒間的皚皚白雪,則是用“以黑擠白”的手法,以層次豐富的墨色將宣紙固有的白色襯出,而非傳統手法中的白粉罩染,這就在審美上產生了本質性的視覺差異,進而達到黑與白之間水乳交融、天趣自得的審美享受。
齊白石的《荒山殘雪》和《一白高天下》,更是近現代寫意山水畫的代表之作。《荒山殘雪》看似寥寥數筆,實則慘淡經營,言簡意賅。畫中殘雪同樣不用白粉,而以筆墨留出紙白,既勾勒出殘雪形狀,又使紙白與墨色天趣自得,別具一種樸素自然的格調。《一白高天下》與《荒山殘雪》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充分體現了白石老人崇尚“極簡”的美學理想。
吳昌碩的《艷色天下重》是以花鳥畫圖式描繪雪景的作品,在其作品中較為罕見。與齊白石的作品一樣,《艷色天下重》不用白粉染雪,而以筆墨留出紙白,用筆骨力挺勁,筆觸洗練,大篇開合,氣勢雄渾,乃一代巨匠所具氣度與格調。
吳湖帆的《快雪時晴》施以沒骨法,用傳統白粉渲染積雪,用重彩襯出山巒白雪,以朱砂畫旭日,是傳統手法與現代語匯結合的典范之作,給人“紅裝素裹”的精神享受。
在謝稚柳的《江村霽雪圖》中,左下樹葉的石青看似孤立,配以江水和山石暗部的花青色,則成為襯托白雪的和諧基調,讓人耳目一新。而他的《黃山雪霽》,則更為大膽地使用重彩,加之白粉渲染積雪,把黃山雪霽的朝暉景象表現得淋漓盡致。畫中黃山松挺拔堅韌的形象,更是將“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的詩意詮釋得入木三分。
再看張大千的《雪江獨釣》,可謂近代工筆重彩畫的上乘之作。作品以簡潔的構圖、濃郁的色彩勾勒出雪江獨釣的美景。他的《溪山初雪》則擬宋人高克明筆意,匠心獨運,改橫幅為豎幅,改平遠為高遠。張大千晚期仍師古,但能學古敵古,創新破新,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乃一代宗師風范。
從清代石濤至近代張大千,通過先賢們創作的系列雪景山水畫,我們不難看出其“傳承傳統,別開生面” 的精神意志和藝術軌跡,感慨景仰之余,應將其轉化為我們致力傳統藝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內生動力。
(作者:黃山,系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
編輯:楊嵐
關鍵詞:山水畫 表現 傳統 畫家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