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熒幕上的哪吒,每一屆都帶著時代烙印
煙熏妝,豁牙,雙手插兜,還有點兒暴力傾向——哪吒,一個看上去吊兒郎當的“熊孩子”,在這個暑假刷爆了所有社交網絡。
這是國產動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塑造的“魔童”形象。不少觀眾覺得,“魔童”哪吒像個邪惡的丑娃,顛覆了以往印象中可愛小英雄的形象。實際上,作為中國經典的神話人物,哪吒常常出現在動畫和影視劇中,40年前的經典動畫《哪吒鬧海》就已經對其進行過顛覆性改編。40年來,哪吒的熒幕形象在創作者手中不斷被改造、設計和演繹,每一屆都帶著時代的烙印。
1979年的《哪吒鬧海》,是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在“文革”后中國制作的第一部動畫長片。建國以來,動畫作品多以低幼、階級斗爭為主題,60年代中后期的文藝創作更是被提倡要寫建國后的活人,不寫古人、死人,更別說神話人物。《哪吒鬧海》以最為觀眾熟悉的神話人物哪吒為主角,對封神原著進行顛覆性改編,成為被“文革”壓抑的創作激情蓬勃奔涌的載體。在《封神演義》原著中,哪吒頗為兇狠野蠻,大鬧龍宮、捉殺神龍,“一時性急”奪人性命,最后自我贖罪、剔骨還父。影片中,龍王則被樹立為惡人形象,哪吒殺了敖丙救回兩個孩子,為了保護百姓當著父親的面自刎,后在太乙真人的幫助下還魂復生打敗龍王。原著剖腹剜腸、還父母骨肉的情節本根源于封建思想“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而在影片中,這一橋段則有自我犧牲和反抗的正義意味:哪咤長袖飄飄、白衣若雪,在暗如黑夜的暴風雨中橫劍自刎,深沉的悲壯意境,將飽含中國色彩的悲劇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因此,這一經典哪吒形象被認為表現出了超越時代的反抗精神——反抗權威、反抗體制、反抗父權。
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改革開放帶動文化創作上的繁榮,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中出現了對神話原型的演繹。1986年版電視劇《西游記》里,哪吒成為孫悟空降妖除魔情節中的一個配角,由于拍攝經費緊張分別由一男一女兩位成人演員飾演,其形象也并非鄰家小孩,而頗有英武之氣。此外,2001年播出的香港電視劇《封神榜》,則是以哪吒為主角展開的劇情。故事中,哪吒與母親的母子情被放大,更加凸顯哪吒人性化的一面。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英雄小哪吒……”這首充滿90后童年記憶的歌曲,正是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制作的52集國產動畫《哪吒傳奇》主題曲。與1979年“動畫片全齡化”定位的《哪吒鬧海》不同,這部2003年的動畫創作環境更加開放,作品定位則相對低齡,年畫娃娃般的哪吒形象更加可愛調皮。在集神話、童話、傳奇于一身《哪吒傳奇》中,小哪吒被女媧選為正義化身,拯救世人,在一道道艱險難關中,慢慢磨煉成長為一位勇敢堅強的小英雄,成為當時最受兒童喜歡的動畫形象之一。此后一段時間,在國產動畫《我是哪吒》等作品中,哪吒形象逐漸走向低幼。
互聯網時代,吐槽文化、搞笑文化興起。2012年,根據漫畫家寒舞的作品改編的動畫《十萬個冷笑話》在網上播出即引爆,其中的哪吒形象再次顛覆了人們認知。有著蘿莉面容和健碩的身材的哪吒,憑借“金剛蘿莉”的反差、萌萌的性格與無厘頭的人物走向,深入人心,受到諸多二次元網友的喜好。同樣腦洞大開的作品還有2018年根據漫畫改編的短篇動畫《非人哉》,這部動畫將中國古典神話傳說中廣為人知的神仙、妖怪放在現代社會背景下,使他們成為我們身邊有著神仙特色的宅女、暖男、上班族,賦予了新的生活和奮斗意義。其中,哪吒又變成了戴著紅領巾的腹黑小正太,面容可愛甚至難以分清性別。
在最新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原本靈珠轉世的哪吒,變成了一個被魔珠詛咒的“小魔頭”。導演餃子在接受采訪時介紹,這個“投錯了胎”的小哪吒生來就是要打破成見、扭轉命運,因此設計形象時也突破了觀眾的“成見”,不再是個陽光少年。形象的顛覆之外,更為顛覆的是這位“混世魔童”與父母的關系。40年前哪吒面對的“封建大家長”父親李靖,變成了新時代五好家庭的慈父標桿,與母親一同試圖用愛與包容去教化“魔童”。在新作中,哪吒的自刎也變成了“重生”——當詛咒來臨,哪吒通過自己的努力,感化了敖丙,兩人一起扭轉了一個原本無解、必死的結局,也扭轉了陳塘關百姓對他的偏見。也因此,哪吒的身上被賦予了更多的現代價值:個人成長、自我實現、反歧視等。正如導演餃子所說:“之所以做這個主題,是希望給正在奔跑在自己理想道路的人鼓勵、希望、溫暖、力量。其實哪吒是我們每個人,即便被塌下來的天壓歪了頭,也能掙扎著生出三頭六臂把天扛起來!”
于靈歌
編輯:楊嵐
關鍵詞:形象 動畫 時代